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在棋子行棋规则方面的区别有哪些,是否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上的不同?( 二 )


“恰图兰卡”的进一步发展是“沙特兰兹”, 在棋子和规则上有大规模的改进 , 开始在中亚各民族广为流传 。
然后这种游戏通过贸 易、战争和宗教等多种渠道 ,由东方向西方传播 , 其传播的大致路线是 :
印度———波斯———中 亚———阿拉伯国家———欧洲 。
在11世纪末, 它已遍及欧洲各国,尽管更多的人相信它起源于东方, 但从它的演变史以及发展史 ,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定型并流行开来的 。
国际象棋最早传入我国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中国留学生把国际象棋带回国内, 但未能普及开来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将它列为体育项目 , 才开始逐渐推广起来 。
国际象棋英文“CHESS”本身只是棋的意思, 因其走法与中国象棋极相似,为了与中国象棋区分开来 ,人们在前面加上 “国际”两个字。
一、棋盘
中国象棋棋盘是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中间以“楚河汉界”相隔,淋漓地再现了当时两军对垒的场景 。
“楚河汉界”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的广武山上 ,当时西边为汉王城, 东边为楚王城 ,诸侯割据 ,各霸一方 。有趣的是,如果把“楚河汉界”拿开,正好是一张 8 ×8 方格的棋盘, 与国际象棋棋盘几乎一样 。
“9 ” 是最大个数 ,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多与广的意思 ,“九 州”泛指中国。
“8 ”更有无限扩伸 、四面八方的喻意 。8 和 9 在中西方都喻着无穷大的意思 。
古代战争的目的就是争取更多的土地, 为了占领更多的地盘 ,所有充当战场的棋盘都体现了古人的这种意识 。
中西方对于战场对峙的观念不同,中国象棋的棋子占据在交叉点上, 通过线(路)与对方交锋;国际象棋则是面与面的对峙, 一马平川 , 连界河都不用 。这体现了中国人的运筹帷幄和游刃有余的作战风格 ,以及西方古战场上满盘皆兵的作战风格 。
二、棋子
两个棋种都是三十二个棋子 ,这一点是相同的;但在棋的种类上有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象棋中有“炮”这个兵种, 而国际象棋上没有。
中国人的传统认为战争成败的因素, 决定于人的因素加物的因素, 所以有车、马、炮这样的棋子 。
而古西方由于生产力的低下,战争的成败更主要取决于各级将士的素质和表现,所以在国际象棋中更体现人的因素 。
下面我列举几个重要棋子的不同走法:
1、将(帅)KING :中国象棋里的将(帅)等同于国际象棋里的王, 虽然威力都不大,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棋子,它被吃掉就意味着一个朝廷的灭亡,所以对它两个棋种都有严密的防卫 。
中国象棋里安排了“士、相”来守卫, 而国际象棋里特定了一种叫作“ 易位”的走法 ,使它可以从中心兵家必争之地转为安全的侧翼 。
国际特级大师古菲尔德曾经说过 :“在开局阶段,王是一个婴儿;在中局阶段 ,王是一个小孩 ;在残局阶段 ,王则是一个成年人。”
这充分说明了国际象棋里王的作战价值, 在残局中人员所剩无几的时候 , 它可以四处作战的优势就显露出来。
这与中国象棋的将(帅)不能走出“宫”的限制有了根本的区别,而且将 、帅还不能见面 ,这一点也充分表现了中国的古国情 ,在古中国除了几个开国皇帝带兵打仗外 ,几乎所有皇帝都是闭门不出的。
2、后 QUEEN :这是站在王旁边的棋子, 它最初的走法仅相当于象棋中的“士” , 后来浪漫的法国人将它威力骤增, 横、竖 、斜均可以走 , 最多可以控制 1 /3 的战场 ;性别也变成了王的妻子。
而中国象棋里是没有“后” 这个棋子的 ,可以说整个中国封建历史就是一部“君权的历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