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在棋子行棋规则方面的区别有哪些,是否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上的不同?( 四 )



二、将、帅,王、后
中国象棋:对弈双方都只有一个“将”或“帅”,这里的“将”“帅”的性质一样,只是用于区别交战双方 。
国际象棋:对弈双方都各有一个“王”和“后” 。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在棋子行棋规则方面的区别有哪些,是否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上的不同?

文章插图

目前很多人把中国象棋中的“将”或“帅”当作国际象棋中的“王”是完全错误的 。试想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皇帝怎么能够允许自己被其他人随意把玩那?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因此,中国象棋中的“将”或“帅”只能被当作行军作战的统帅来理解,更可简单理解为皇帝派出作战的将军 。既然是将军,自然就不可能有“王后”的出现 。当然如果带家属出征更是不能允许了 。所以,中国象棋中,只有“将”或“帅” 。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在棋子行棋规则方面的区别有哪些,是否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上的不同?

文章插图

有人把国际象棋中“王”和“后”同时存在与中国象棋中只有“将”“帅”相比较,认为西方更重视女性的地位 。我认为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最起码,从这点理解中国象棋是不对的 。中国象棋中的“将”或“帅”根本就没有性别的概念,所有的棋子都是中性的 。“将”“帅”也完全可以由女性来担当 。从当时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证据 。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就是一员女将,她统帅的娘子军为大唐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勋;现在山西的娘子关还是因她命名的 。
至于中国象棋中的“将”或“帅”永驻中宫,而国际象棋的“王”和“后”的可以四处出击 。这一点更说明中国古代的战争艺术要远比西方成熟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前、后、左、右和中军的作战体制 。在这种作战体制下,中军自然是不需要参加战斗的,只需要负责战场上的兵力调度 。而古代西方军队顶多是左、中、右的配置;打起仗来,三个部分都要参加战斗 。那时躲在后面的“王”和“后”也免不了要参战了 。
国际象棋中“王”可在棋盘上任何一格自由往来,随时可能御驾亲征,与中世纪欧洲频繁的民族征战、迁徙有关 。
另外,中国象棋的“将”或“帅”不能“对面”,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礼仪;国际象棋的“王”可以面对面厮杀决斗,似乎让人闻到原始血亲复仇的味道 。
总之,从中国中“将”或“帅”和国际象棋中“王”、“后”的设置,以及他们的使用来看,都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要远远领先于西方 。
当然,国际象棋中“后”的设置,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地位;但“王车易位”战法的根本含义是保护“王”,或更利于“后”的使用 。从这个角度讲,我看不出西方对女士有多少真正意义的尊重 。历史事实也是,在古代西方多数的情况下女性也不过是战争的战利品而已 。由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将”、“帅”、“王”、“后”设置的区别来得出,西方历史上比中国尊重女性的结论纯粹是无稽之谈,更何况我认为不让女性参加战争才是对她们最大的尊重和保护 。
三、士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在棋子行棋规则方面的区别有哪些,是否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上的不同?

文章插图

这是中国象棋独有的 。双“士”本身就是一种平衡和安全的保护,且“士”不出中宫,只在“将”或“帅”的周围移动 。其战法也完全表现了中国当时的军事制度在北宋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 。从“士”——“卫士”在现代军事上广泛采用的角度来看,当时西方的军事发展即使到了15世纪也还是欠缺的,反映到社会上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