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 。
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
主治:心阳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 。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因发汗过多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起卧不安,有发作性者 。
出处:《伤寒论》
附方 桂枝加芍药汤
组成:桂枝(去皮)9g,芍药18g,生姜(切)9g,甘草(炙)6g,大枣(劈)3枚 。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
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痛 。
出处:《伤寒论》[3]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上述四方皆为桂枝汤类方,其证之病机以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为共性,故用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 。前二方主治证以外感风寒表虚为基本病机,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之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故用桂枝汤加葛根以解肌发表,升津舒经;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风寒表虚证兼见肺失肃降之喘逆,故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 。后二方因药量之变化,已由治表之剂变为治里之方,其中桂枝加桂汤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心阳,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中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痛,故用桂枝汤通阳温脾,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 。
单以《伤寒论》来说,桂枝主要是作为桂枝汤出现 。

文章插图
桂枝本身,辛,甘,温,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 。
桂枝汤,号称仲景“群方之冠”,其方证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
用桂枝,其病机是卫营不和,卫强营弱 。
卫为阳,有卫外的功能;营为阴,有营养作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今风邪外袭,卫即受病,卫受病则卫强,“阳强则不能密”,故失其固外开合的作用,因而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出,汗出则营弱 。
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 。
桂枝为君药,通阳发汗,透达营卫,解肌表之邪 。因为汗出有损营血,故用芍药敛阴益营,收敛阴气,用以和营 。桂枝治卫强,芍药治营弱,所以芍药是臣药,是帮助桂枝治疗主病证的 。
甘草为佐使药,是因为“卫强”的实质是卫虚,甘草湿中益气,与桂枝相配,辛甘发散为阳,既益气助卫,又解肌发散 。甘草与芍药相配则加强芍药益阴作用,即酸甘台化为阴,助于卫强,解肌发汗,同时兼顾营弱 。
不过,药物用量是变化的,它因病证不同而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一定的病证有一定不移的剂量,量变则方变、法变及所治病症亦变 。而药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是单纯药力的改变,也可以随着组成配伍的改变而功用、主治发生改变 。
此外,即使都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伤风有汗表虚证宜桂枝汤,伤寒无汗表实证宜麻黄汤 。而病情介于表实与表虚之间,如营卫不和而复为表邪闭郁,仅用桂枝汤,则碍于表郁无汗,仅用麻黄汤,则又恐出汗过多,所以还要结合应用 。
还有,方中言“桂枝去皮”意在去其发表之性,加强温阳解肌之功 。“生姜切(碎)”意在煎煮时容易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大枣劈(烂)”是恐大枣皮厚,不易煎出其和营成分,所以方后特别强调“嚼咀三味” 。甘草“炙”意在去其清热化痰之性,加强温中益气之功 。所以,药物炮制的目的是改变药物的异味异性,加强药物的独特功效,这个过程是不可省略的 。
- 最爱你的人是我歌词
- 三体有电影吗
- 李小璐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9277歌词
- 平凡的荣耀大结局是什么
- 《上海明星豪宅地图》 浦东星河湾风水怎么样
- 《千与千寻》为什么能火那么多年?
- 如果爆发战争,中国能否顶得住?
- 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是否为张择端的真迹?
- 宠爱歌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