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读书能记住内容,而有的人读过就忘了?

读书能记住内容的人和读后就忘的人 , 是两种读书方式完全不同的人 , 并不是记忆力有多强弱 。
一首歌 , 一支名曲 , 都有着它的主旋律和高潮段 , 并不是从头到位都是高潮段的主旋律 , 只要对高潮段和主旋律部段能激起你共鸣 , 产生内心和灵魂的激昂和悲愤的情绪和感受 , 就会对其留下了完整的曲调和印象 , 而背景乐的效果只是抒情的 , 衬托着人和事物情景发展的过程 , 所以就不易被人完整的记住 。
同理 , 书和文章也是以围绕主题来架设结构 , 铺陈段落 , 就必定也有主文重点和精彩段落 , 只要对其抓住要领理解完整 , 就记住了全文的概述 , 这就是记住内容的正确方式 。
那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只是对神童奇才的夸赞罢了 , 实质上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做不到 , 没有这种神奇而又夸张的功力 , 别信 。
而有的人读后就忘的 , 那是把读书当任务当形式 , 做个样子给老师和旁人看的 , 有的根本就不知文章内容在叙述什么 , 你让他怎么记 , 记什么?而只能推辞 , 忘了 。
是因为读书的方法不同 。
首先来看下为什么会忘记 ,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正常情况下 , 看完书20分钟后会忘记42% , 1小时后会忘记56% , 1天后忘记74% , 一个月后忘记79% 。所以只是泛泛的看一遍书会忘记才是正常的 。

为什么有的人读书能记住内容,而有的人读过就忘了?

文章插图
所以我们要怎么阅读才能不忘记呢?
首先 , 要先设定读书目标 。在读书之前 , 先花点时间思考一下 , 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你需要从书本中获得什么知识?这点非常重要 , 有意识识去阅读 , 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 更能发现书中你所需要的内容 。这就像以下的实验一样:闭上眼睛 , 想象一下你周围有都少蓝色的物体 , 真开眼后 , 满眼的都是蓝色物体 , 而你平时可能没有意识到你身旁有如此多的蓝色物品 。这就是先设目标的力量 , 能让你更轻松的发现你所需要的内容 。
其次只读有用的 。我们平时读书总是喜欢从头仔细的看到尾 , 生怕错过了精彩的内容 , 但是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里说过 , 一本书重要的内容大约只占20%,,只有4%才是重中之重 , 所以要先通过序言、目录和后记掌握整本书的概要 , 确定自己需要的部分在哪些章节 , 只看自己需要的部分 , 反复阅读那20%的内容 , 记住4%的最重要的内容即可;只有舍弃不重要的部分 , 重要的内容才能凸显出来 , 根据二八定律 , 集中火力读自己需要的部分效率更高 。
第三 , 读完书之后做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 , 是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 , 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是我们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步骤 。
做思维导图前 , 将我们需要的部分读一遍书 , 以折角、划线、便签、做标记等方式标记处书中的重点 , 有想法的地方把想法写到书的空白处或便签上 , 然后做思维导图 , 记住不要照抄原文 , 只留下关键字 。这种做法的第一个好处是你学会提炼主题 。第二个好处是回顾时你只看到关键词 , 对关键词进行回忆 , 联想关键词会对应哪些知识 , 哪些场景 , 而主动的回忆和联想能够帮助你提高记忆力 , 而被动的灌输需要死记硬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