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统治者制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自身,而不是保证被统治者的利益 。封建礼法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如果士人犯了法,小过一笑而过,大过不痛不痒,而皇族中人,大多没有法律概念 。至于“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多时候是一句空话,是为了更好地让老百姓听话而提的 。
因此,曹操即使践踏了麦林,触犯了自己刚刚制定的法律,谁敢真的去处罚呢?谁又有权限处罚呢?而曹操是法律制定者,他有最高解释权限,为了使部下信服,可以适当变通执行对自己的处罚 。他“大方”地让主簿按律治自己的罪责,主簿怎么敢治曹操之罪啊,何况也不是曹操主观犯法,只是战马受到惊吓,拖累曹操而已 。因此,主簿按照《春秋》中“罚不加于尊”为由,表示自己不能治主公曹操之罪,而曹操顺坡下驴,“割发代首”,这道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

文章插图
古代帝王,在朝廷出现危机、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时,他们发出的自责、自我反省的诏书,这就是“罪己诏” 。罪己诏最初源于《尚书》中的《汤诰》和《秦誓》,形成于《吕氏春秋》 。比较出名的罪己诏,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他早年穷兵黩武,致使民不聊生,晚年痛定思痛,颁布了此罪己诏,为“昭、宣中兴”打下了基础 。还有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旱、蝗两灾同时发生,李世民为民祈福,希望把灾难都降在他一个人身上 。
曹操此时,虽然不是君王,也是一军主帅,东汉丞相,他也是为了解决自己集团内部的危机,才象征性地处罚自己,“割发代首” 。

文章插图
其一,曹操“割发代首”,巧妙解决了自己触犯自己制定的律法问题,还能让别人“肃然起敬”,维护了自己的权威 。
曹操的战马践踏了麦林,即使主簿想治他的罪责,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曹操即使不“割发代首”,也没有人敢追究他的罪责,也没有人敢当面表达不满 。如果有人不满,也只是茶余饭后私下闲聊而已,抱怨一句丞相自己制定的律法,自己没有严格执行,他们是不敢让曹操知道的 。
而现在,曹操主动要求主簿治他的罪,在遭到拒绝后,又想到“割发代首”这个绝佳的善后办法 。此事过后,曹操部下曹操“言出法随”,他制定的律法,连自己也得遵守,何况别人 。此后,曹操部下会更加地佩服曹操、信服曹操,认为曹操值得自己为其效力 。

文章插图
古代生产力低下,广大农民们自己也吃不饱,还得上交高额赋税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各地民不聊生,激烈的社会矛盾,爆发了黄巾军起义 。各地农民如果能吃上一口饱饭,没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挑战朝廷权威 。《后汉书·献帝纪》中记载如下:
“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
其三,曹操“割发代首”,再一次声明了军纪,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
曹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军纪不是闹着玩的,他将自己割下的头发传示三军,号令全军,不得随意践踏律法 。只有军纪严明的队伍,才能打硬战,打胜战 。曹操正是依靠这支“军纪严明”的队伍,灭吕布、吞袁绍、降荆州,统一北方 。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如下: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 开工怎样看施工图纸
- 不锈钢楼梯扶手制作时斜口怎样磨
- 安装额外域控制器的作用
- 感叹青春易逝的搞笑说说 幽默句子形容自己老了古文
- 工业热工控制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怎么样
- 清明时节无法抽身回家祭祖,大家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
- 橡皮泥手工制作图片大全 橡皮泥手工制作大全
- 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说曹操,曹操就到?有什么典故吗?
- 砍伐自己的林木要办采伐许可证吗
- “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