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说曹操,曹操就到?有什么典故吗?

导读:百度百科于此条典出的解释,有误点,不与苟同 。
说曹操,曹操就到 。是老百性的一句常用俗语 。形容刚刚提到某人,某人就出现在了面前 。突出一个巧字,也有点迷信中邪性的意思 。
这句俗语放在现代来用,已是中性话词义了,有助添幽默的成分 。古时民间用该句,是多少有点贬议因素的 。因为曹操在明清时期的话本、戏曲等民间文艺中,形象十分不堪,大奸臣、乱世贼子 。与曹操沾边的俗语、歇后语、小段子,基本就沒什么好事,曹操之反面之恶,白面勾黑线,深入世民之心 。
民间演义中,国舅董承受汉献帝血带诏,私下召集团队抗击曹操,多次小聚密谋,结果事泄,被曹操诛杀 。说曹操,曹操到的俗语,盖是由此演化而出 。含有意思为:曹操的耳目众多,动作迅速,无所不在,因此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必须小心提防 。
古人民间的文化普及率很低,认知多是来源于戏曲、街谈,易成人云亦云之势 。现代人知识量与古人己是云泥之别,看历史问题,越来越有个性化、客观化、多角度的思维 。曹操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一面,已逐步广为人知、接受 。要知道搁在封建旧社会里,你在田头要说一句,曹操是俊杰、大英雄,邻居八成会认为你吃错药了 。
演义和戏曲中,汉献帝自写诏书,缝于玉带内衬中,在太庙功臣阁招见董承,谈时政,赠玉带,叮嘱回家细观,勿负朕意 。董承受带出得功臣阁,便碰到曹操 。心惊之下一番周旋,才避过曹操 。溶入民间智慧的百姓俗语出处向来不好考证,这前脚受诏,后脚就碰到曹操,可能性上应该是形成说曹操、曹操到的原始素材 。
很多朋友在写历史小文或问答时,会利用搜索功能,查阅相关资料,取经吸长为辅,完善文意 。散发弄舟也是如此,既可多看多学再增识,又可严谨印证自文 。但是看到搜索百科上,介绍‘’说曹操、曹操到‘’时,用的典故是曹操洛阳救驾那一段,汉献帝发诏曹操救援,诏未至人已到,以此来诠释这句俗语的出处 。这,就有点儿不严谨了 。
我不敢说以典出董承之败,百分之百对,但线索性、逻辑性、背景性全有 。而百科中说典出李郭兵乱曹操热血到,就有点牵强附会了 。明清民间俗语中,说曹操是雷锋,非奸人,怕是流传不开来吧 。
说曹操,曹操到,英语短句为speak of the devil。devil(读音为['devl])的意思是“魔鬼”,该短语从字面看也是“提及/说到魔鬼”,用来形容当谈及某人时,某人(如同魔鬼一般)正好出现的场景 。
作为类似官方性质语态的百科,也是吸纳各层来稿,正确率百分九十几是有的,但还有百分零几的不完善,也是会有的 。稍有差异,三人成虎,极易误导,我看到不少文史爱好者,甚至v级问答达人,已开始被百科这一条框住,于此洋洒引申成文了,实不敢苟同 。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说曹操曹操到,一句普通谚语,引申无限意义,典故信手拈来,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献帝朝不保夕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合兵一处追赶汉献帝,有人建议汉献帝让曹操前来护驾,汉献帝同意 。
信使还未出发,李傕郭汜的联军已经赶到 。恰逢此时,夏侯惇奉曹操之命前来解救汉献帝,并且一举击溃了李傕郭汜的联军 。真可谓曹操不请自到,来的刚刚好 。
这个说法同样与汉献帝有关,背景和第 1 种说法类似 。
同样是汉献帝处境危急,汉朝官员董承,杨奉率军保护汉献帝到了洛阳 。又恐李傕郭汜率兵来攻,便向汉献帝建议请曹操入朝以辅佐皇室,保障皇帝安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