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谢谢悟空邀请,不胜荣幸 。
人生不可能从头再来,孩子的成长不会重来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黄金期,如何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当下年轻父母和所有家庭共同热议并关心和关注的话题 。也是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所在 。因为孩子是家庭未来,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家庭的明天 。
《三字经》里说:子不孝,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对孩子的教育,都离不开家长和老师 。
基于此,我首先要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作为年轻的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有爱,有温度的家庭氛围 。作为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家庭责任和家庭意识 。作为年轻父母,一定要在家里上孝敬老人,下关爱孩子,一定要培养孩子有爱心,会分享,懂礼貌,守规矩 。作为年轻的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定要明白关注孩子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也就是说父亲的格局决定了孩子能够飞得有多高 。母爱如水,温柔宽厚 。我们常说严父慈母,一个好母亲对待孩子往往更温柔、更宽厚,女性的特质决定了母亲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 。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母亲的格局,决定孩子能够走得有多远 。
同时,建议家长要理解老师,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老师 。很多时候,老师感到委屈、心寒,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热情,并不是因为孩子有缺点,而恰恰是因为家长不恰当的态度和行为,使老师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教学质量就会受影响,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 。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明白: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与您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因您的孩子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顾大家,并且无怨无悔的“外人” 。家长和老师从来都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体,而应是教育孩子战线上的同盟军,只有家校劲儿往一处使,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年轻的父母一定要记住:善待老师,就是善待你的孩子的未来 。
在学校,作为老师,教师一定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一定要体现教育公平,一定要做全人教育,一定要做全面教育 。教师不光要给孩子答疑解惑,教给孩子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热爱自然,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运动,学会探究,学习创新 。所以在此,笔者建议: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和各位家长,一定要关注教育的全过程,关注孩子每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全过程 。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啊 。
为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首先要关注孩子的时间意识和劳动习惯,让孩子明白时间最宝贵,让孩子明白劳动最光荣,让孩子学会生活,按时作息,让孩子在整理文具,整理书包,穿衣吃饭,完成作业等方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要按时做 。并要给孩子适当的时间和机会,在家让孩子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老师帮同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其次,要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能够给孩子积攒一生的财富 。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动手记笔记的习惯,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让孩子要学会写一手好字 。这是因为,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 。第三,要关注孩子的规矩意识和生活习惯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包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它需要每一个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一定要知法守法,一定要有规则意识,秩序意识,规矩意识 。第四,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无论家长还是学校一定要求每一个孩子诚实守信,一定要求每一个孩子要文明守身礼貌先行 。同时要引导孩子从城市走向农村,从家庭走向自然 。让孩子在感知大自然的神奇中进一步了解生命的宝贵与神圣 。最后,再说说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 。上学学习是每一个孩子人生的必经之路,六年影响一生,良好的小学学习习惯的达成,对一个孩子往后进入初中和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习惯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