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君现代版及翻译注音 湘君翻译及赏析( 二 )


所以《湘君》一开头,诗人就“设问”,问这位多情而又多疑的九嶷山大神(舜):您为什么迟疑不走?您为谁滞留水之中洲?您是在想念那美丽、颀长而又修饰得当的湘水女神吗?您赶快乘上您那桂树制成的龙舟,去寻找您的夫人吧 。(“美要眇兮宜修”,或说形容湘夫人,或说即写湘君,这里几句写的是谁还很难做结论;但《湘君》写舜为主,《湘夫人》以舜妃为核心,则可无疑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诗人代神“言志”,也为民生祈祷希望风平浪静,灾祸不生 。这当然是南方水原文化和灌溉农业民族的观念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神灵和谐,不发生误解和怨望,山水之神本多与风雨关联 。《史记·秦始皇本纪》透露,作为楚国地方神的“湘君”对这位以武力征服南方的秦王怀着仇恨,掀起风浪,弄得后者几乎渡不成江;秦始皇大发脾气,把湘山上的树通通砍光;砍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山岳地带就会闹旱灾,山水之神跟着倒霉 。《山海经·中山经》还说天地之二女(湘夫人的一个“分身”)“出入必以飘风暴雨” 。可见“山水—风雨之神”发起脾气来是挺可怕的,所以诗人要祈祷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希望二神顺利重逢,无怨无怒,无灾无祸 。这也是跟《九歌》那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神人和谐、五谷丰登的深层意念相一致的 。可是望断秋水,不见伊人——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这“夫君”,或说湘夫人称湘君;或说上古女性也可以称“君”,“夫”是发语词,这里是湘君想念湘夫人,也能讲通 。“参差”则肯定跟舜神夫妻有关 。这是一种古乐器,也叫编箫(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有实物),几根竹管长短不齐编在一起,就叫“参差” 。洪氏补注引《风俗通》说:“舜作箫,其形参差,象凤翼 。参差,不齐之貌 。”我们知道,舜所属的东夷集群以鸟为图腾,他的乐器、乐舞当然也要跟凤凰联系起来 。《尚书》里讲舜的神迹,也有“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的传说(大意是,大舜创作的编箫之乐《大韶》像《九歌》那样演奏九次,凤凰也跟着跳起舞来) 。
由于某种误差,舜神夫妻这次没见到面 。于是湘君驾起“飞龙”沿湘水北上、穿过洞庭湖去寻找湘夫人 。为什么说“飞龙”指龙舟呢?因为下文说舜神用香草“薜荔”和蕙孙、芳兰等装饰“飞龙”,并且用桂木做的船桨破冰前进 。如果飞龙不是船,干吗要提到这许多船具呢?最近海外有些学者说《九歌》是跟划龙船、敲铜鼓有关的祭歌,证据不足 。但《九歌》的湘君确实乘着龙舟,许多人没注意 。这是楚国当时盛行龙舟祭赛风俗的反映 。湘君驾着这飞龙之舟在江湖上疾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显现出那赫赫的灵光(湘君“舜”本来是东方的大太阳神,所以灵光显赫;《楚辞》里许多“灵”字都指灵光,像《离骚》舜神代表出现时就“皇剡剡其扬灵”,云中君轩辕星神也“灵皇皇兮既降”) 。然而,即令是发扬灵光也还“未极”,没有达到见到爱妻的目的,连侍奉他的“下女”也“婵媛兮为余太息”这“下女”是谁,争论颇多 。汉代的王逸注说:“女谓女媭 。”专家多认为瞎说,其实却是“不幸而言中” 。按照《离骚》,女媭应该是专门祭祀九嶷山神大小舜的小女巫,也就是善良而美丽的“太阳贞女”或“处女星神” 。她在二湘的爱情纠葛里处处为他们排解、说情 。这里她就向湘夫人描摹湘夫人想念他以眼泪洗面的情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有人说,这也是描写相聚想念湘夫人,这却不大像男子汉大丈夫特有的那种“硬心肠”(即令是表面的) 。所以他一面“斫冰兮积雪”地催舟疾进,一面却发出愤懑、埋怨和怀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