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君现代版及翻译注音 湘君翻译及赏析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櫂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
傅抱石《湘君》赠老舍(资料图)
屈原《九歌》里的“二湘”,写的是湘山湘水之神的爱情及其波折,缠绵悱恻,楚楚动人 。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渡过淮水,到衡山,自南郡浮江,就到了湘山祠,遇到大风 。秦博士告诉他,这湘山祀所祀的湘君就是尧女、舜妻(即湘夫人) 。这至少证明周秦时期湘山湘水神的祠庙颇多,迷信深入民间 。但从整体看,湘君所住的山最早是指湖南南部的九嶷山,古人相信湘水发源于此;此山此水有源流因果的关系,才逐渐生出这般优美诡奇的神话来 。这神话本来属于湘山湘水的土著部落或氏族 。我们知道氏族制度的前提是生产极不发达,因而广大地区内人口极度稀少;因此,人类差不多完全受着陌生的、对立的、不可理解的外部大自然的支配,这也就反映在幼稚的宗教观念中 。最初的神,无论是自然神、图腾神或祖先神,都只能是氏族的神,部落的神 。所以湘君、湘夫人最初只是楚国偏南地区的地方神 。正如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所说:“古代闭塞的民族,当然有同样的充分理由,把他们国度中的一些山岳、树木、动物、河川、泉源当作神来崇拜,因为他们的整个存在、整个本质确乎只是寄托在他们的国度、他们的自然特质上面 。”任何神、神话或宗教现象都是离不开具体特定的现实基础的 。后来,事情渐渐复杂了起来,我国东方的夷人集群及其神话、文化逐渐深入、影响到南楚,他们的大神“舜”便和土著的湘山神结合起来,成为“湘君” 。迄今为止,大多数的楚辞专家也认为《湘君》写的是舜,湘夫人写的是其配偶神 。《礼记·檀弓篇》《烈女传·有虞二妃传》《水经注·湘水》等书都说舜去南方巡视(或作战),死于苍梧地区,葬在九嶷山上 。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地图》“九嶷山”处标着“舜庙”二字,还画了九块石碑,表示“九嶷”(这本来是考古学上所谓“大石文化”的一种,叫作“列石”,西文为Alignement,多是酋长的坟墓) 。这些都是东夷集群及其文化南下荆楚在神话传说里的形象反映和证明 。原始人还有个怪想法:伟大人物或文化英雄死在哪里,就成为哪里的地方神、保护神,不能随便调动工作的;就是偶尔离开岗位,也得赶快回来,居住于斯,终老于此 。这就来了问题 。根据传说和上述文献记载,舜的妃子没有随军,她们听到舜死九嶷,赶快南下,到了江湘之间就悲痛而死,成为湘水之神,就是“湘夫人” 。上面说过,原始神或神话都是有地区或人群组织的“界限”,不大好移动或超越的 。湘君(舜)葬在九嶷,湘夫人却死于湘水(接近长江处),夫妻分居两地,只能像牛郎织女那样一年一度春风,当然不免有相思的痛苦;而一旦这难得的会见出了差错,一个“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一个“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那就更要闹误会——屈原《九歌》里的“二湘”就是在这样的民间传说基础上描写了一场神灵夫妻间相思、苦恋、误解、怨望的悲喜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