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是哪首?为问?( 四 )


那一颗颗字里的淡然独处和从容宁静,亦如空谷幽兰,让人情不能已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早发白帝城》
钱钟书先生说“诗可以怨”,后辈如我深以为然 。古诗写忧愁容易,写到“不怨”真是少到可怜 。青莲的这一首不但“不怨”,而且洒脱磊落,仙气十足!是的,这一首的仙气直逼千古,无可抗手 。如果不看作者只看诗意,这哪里凡人,一日千里,过山万重,分明是误入凡间的神仙中人好不好?更难得的是诗中的大气和胸怀,不染凡尘,不系凡心,随心而欲,随身而行 。想想都有一种把自己融化到天地之间的悸动 。诗仙当时的心情小编没有资格去揣测,但如此脱乎尘上超脱挺拔的感觉,千年之下,读起来都疏狂放达,气韵横飞 。
好吧!忍不住要来上一瓶白酒遥酹古人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以前一直没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除了最后一句薄有小资情调以外,真的是太平常了 。尤其是前两句,哪怕是初学写诗词的人都不会这样去写,毫无新意,毫无格调 。一直到有一天,看到傅庚生先生的一本书,他在书中这样评价这首诗,“雄浑苍凉,耐人循讽”,正是因为这首诗没有任何修饰、没有景物、更没有那些虚拟或想象的元素堆砌,极致寻常的写实,简无可简的叙述,反倒是将世事繁杂、人情冷暖,沧桑变化说得无比通透,让人怅然若失 。如果说老禹锡的那首《乌衣巷》尚有雕琢痕迹,那么这一首绝对的浑然天成 。
以至于像我这种粗鄙的凡夫俗子,要过好多年之后才有幸发现它的好来!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前两句壮怀激烈,杀气冲天,颇有精忠报国的气概 。只是,只是后两句毫无过渡地急转直下,从战场直霍然转到家里,以思念丈夫的妻子做为做为收尾 。让人读罢心中大恸!为国捐躯错了么?思念丈夫错了么?让人妻离子散对么?使得国破家亡对么?连作者都给不出答案来,只有无尽的叹息 。最让小编情伤的就是最后两句,原来,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绝望,而是无尽的等待,永远也等不到的等待 。总听人说“哀莫大于心死”,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便想,那种痛彻入骨的等待想必比心如死灰更加断肠吧?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比等到了绝望更让人悲伤?所有的幻想和希望都碎落一地,拾拣不起 。
千年之下,读之尚且心碎,何况当时的世人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张继·《枫桥夜泊》
其它的绝句我都能说出好来,最起码能附庸风雅地振振有辞,唯独这一首让我无言以对,直接发呆,整个人就在这二十八个字里痴了,醉了,死了 。脑海里一片空蒙,不知心归何处,身在何方?如果非要说优点,颜色、声音、动物、植物、人物、时节、景色、音律、意象、心情……无一不备,无一不妙 。给我造成的后遗症就是,每次读起来我都恨不得回到那个夜晚,哪怕倾尽所有,也要疯狂地寻找那一艘小船,然后长跪在张继的身后,表达自己的膜拜之情 。张晓风在她的散中说那是一场“不朽的失眠 。”,是的,在哪个夜晚,整个大唐的天地精华都灌注在他的身上,紫微附体、文昌加身 。
就这样,一个失意的人,一场不朽的失眠,成就了一首无法复制的神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