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因被朝臣排挤而罢官,之后来到江西上饶的“带湖”隐居 。由于不能再在朝堂上施展才华,辛弃疾将目光转向了现实生活 。
他用诗人的眼光去发掘平凡世界中的美,极大地拓宽了他的创作题材 。写出了许多交游、隐逸和咏物的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 。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词作大意:明月东升,光芒惊起了树枝上的喜鹊绕枝飞 。夜半清风吹拂,送来远方的蝉鸣声 。鼻子嗅到田野里稻花的芳香,耳边听到农民在议论:又是一个丰收年 。池塘里的青蛙也呱呱地叫着,表示附和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此时天上挂着七八颗星星,山前又飘来细雨 。过往曾住的茅草小店,就在村社的树林边 。往桥上转了一个弯,马上就看到了 。
这一首词,描写作者在一个夏日夜晚中见到的田野风光,当中用到对仗、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通过“五识描写”,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黄沙岭地处上饶城西四十里,是一个离平地十余丈高的小山谷 。当中有两股清泉,正好适合农夫种田 。
辛弃疾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用到了明月、清风;惊鹊、鸣蝉、人声和蛙叫、星星、雨点等多种意象 。让惊鹊、鸣蝉和低低的人声,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每一种事物都没有附加过分的修饰,近乎白描画卷,却自然而自然地,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
其中“稻香花里说丰年”一句,让人想到王维在《渭川田家》中那句:农夫荷锄至,相对语依依 。顿时,令整个画面有了烟火的气息 。不过辛弃疾这词的上半阙中,只闻人声,人并没有出场 。
人的出场是在下半阙中,词人自己出场了 。他望见了星,感受到了雨 。在野外行走,没有雨具,赶上降雨是一件麻烦事儿,可是词人因为在上半阙中见到的风景,正高兴着呢 。疏星淡雨,在夏季也绝不是麻烦,反倒让人心情舒畅 。
他因为贪图欣赏田野的风景而忘记了脚下,感觉自己很快就走到了山前,又上了小桥,轻轻松松一拐弯,就到了目的地 。
此时,前面田园牧歌的风景画卷给他带来的喜悦,还来不及散去呢 。仿佛听到了一曲短笛牧歌,清音绕梁,余响未绝 。他感觉自己还是走得太快了,没有多欣赏一下前面的美景 。
词作中用到的声音,全部都是轻轻柔柔的 。“别枝”惊鹊,是说喜鹊因为感受到明月的月光,惊得扑愣起来,在树枝上小幅度地绕飞,它并没有大声地鸣叫 。而夏夜的蝉叫声,也不像中午的时候那么大声 。
农夫的声音是从稻田的远处飘来的,所以也是喁喁私语 。要不是这夜太清静,词人是不会听清楚他们在“说丰年” 。唯有蛙叫声大一丁点儿,但也不会破坏田园夜晚的气氛 。因为蛙叫,本来就属于夏天和夜晚 。
下半阙中,星是寥落的,雨也是稀疏的 。在闷热的季节里,听着蛙声,闻着稻花香味儿,淋上几滴细雨也很舒服 。词人的心情太美妙了,眼前的景象忽然由“天外”就拉近到“山前”,再一转,就到了旧时茅店边 。
假如说词的上半阙是一幅传统的田园风景画的话,那么词的下半阙就好像是二十一世纪电影剪辑师通过“快摇”拍出来的短视频 。
辛弃疾没有一句累赘的语言,他的技巧很高超,直接“用镜头语言说话”,通过画面表达了想说的内容 。他这是在嫌弃自己脚下走得太快,风景还没有欣赏够 。
- 秋浦歌原文赏析及解释 秋浦歌李白译文注释
- 黑马java培训完能高薪及就业吗?
- 鹦鹉来过吴江水,鹦鹉来过吴江水全诗
- 鹬蚌相争文言文,鹬蚌相争文言文拼音及翻译
- 文言文翻译器在线转换 明儒学案原文及翻译
- 春风花草香的全诗 春风花草香的上一句
- 石钟山记对照翻译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 咏柳原文赏析及解释 咏柳古诗带拼音注释
- 定风波诗文大意解读 苏轼定风波赏析题及答案
- 拼音版竹枝词赏析及诗意 竹枝词其一古诗拼音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