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来自日本 我的妹妹是大阪大妈小说( 四 )


但是 , 最初发表在杂志上的《雪国》原型之一《暮色之镜》中写的是“手指还记得触摸你头发的感觉” , 到了最终版上 , 这句话显然成了另外的意思 , 这也是为了躲过审查而下的功夫 。
明白了这一点后 , 也就能读懂岛村和驹子是如何边交谈边行男欢女爱之事的了 。那么 , 是否这样就能认为《雪国》是一部杰作?并非如此 。我无法理解作品中驹子和叶子这两位女性存在的意义 , 也无法理解岛村的平庸无奇;罹患肺病的学生和驹子、叶子的关系以及这两位女性和岛村的关系也模糊不清 。换言之 , 整部小说缺乏合理的故事结构 。
创元社版本问世时 , 最后部分的火灾场面尚未出现 , 但从这时起 , 《雪国》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到了后来 , 说看不懂《雪国》的人反而逐渐多了起来 。最重要的是 , 战后出生的读者不懂艺伎这一职业 。当然 , 我不认识任何艺伎 。可是她们也并没有消失 , 在祇园一带依然能见到她们的身影 , 只是普通人中了解这一职业的人意外地少之又少 。“舞伎”很有名 , 但人们觉得她们的工作就是跳舞 , 并不知道她们成长为艺伎后 , 往往成了政治家或企业家的情人 。
若要追根溯源起来 , 《雪国》的问题有着很深的渊源 。出现两名女性这一故事架构与泉镜花的《日本桥》相似;再往上追溯的话 , 便不得不提德川幕府时期的人情本  , 乃至以净琉璃《新版歌祭文》为代表的德川后期的色情文艺 。从类型上而言 , 被两名女性“夹”在中间的男人必须是美男子 。《日本桥》便是如此 。
然而 , 《雪国》中的岛村算不算美男子?《雪国》被多次改编成电影、搬上舞台或拍成电视剧 。电影中扮演岛村的演员有池部良和木村功 , 电视剧则有若原雅夫、山内明、田村高广、山口崇、片冈孝夫(现名仁左卫门)和鹿贺丈史 , 舞台剧中则有中村吉右卫门、菅原谦次、孝夫、山口、山本学、近藤正臣、田中健、篠田三郎和松村雄基 。可见 , 这一角色大多是由美男子扮演的 。但是 , 如果忽略这些影视和舞台作品 , 不带着先入为主的印象来阅读《雪国》就会发现 , 关于岛村 , 除了他是个无所事事的舞蹈评论者之外 , 他长什么模样、是否真有女人缘 , 一切都不得而知 。即使是在我有了一些相关知识 , 了解了这部作品来自川端的实际体验 , 而驹子也有其人物原型之后 , 我也无法从岛村身上见到川端的任何影子 。

我的妹妹来自日本 我的妹妹是大阪大妈小说

文章插图
《雪国》(1957)剧照
在对《雪国》的解读上 , 川端本人也摇摆不定 。起初川端写道 , 自己把岛村写成了比现实中的自己更让人讨厌的人 , 但事实上 , 岛村是不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人 , 甚至于他是否具有统一的形象这一点都让人怀疑 。后来 , 意识到这一点的川端表示 , 比起岛村 , 自己更接近驹子 。评论家对此不以为然 , 拿出声称“我就是爱玛·包法利”的福楼拜来对比 。山本健吉用能乐来打比方 , 他说驹子是主角 , 岛村是配角 , 最终在他眼里 , 川端甚至连配角都不是 , 而是幽灵 。
田村充正认为 , 《雪国》不是小说 , 而是前卫艺术 。但是 , 从形式上来看 , 无法否认它是小说 , 而难以把它看作诸如洛特雷阿蒙(Comte de Lautréamont)创作的《马尔多罗之歌》(Les Chants de Maldoror)那样的长篇散文诗 。小林秀雄说 , 川端从未写过一篇小说 , 这也过于夸张了 。我觉得最合理的大概是“氛围小说”这一理解 , 即像谷崎润一郎的《食蓼之虫》和夏目漱石的《草枕》那样 , 能在读者的脑海里留下美好氛围的那类作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