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二 )



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文章插图


屈原在处理朝中大臣关系上,太缺乏手段 。屈原是一个心性简单感情丰富敢爱敢恨的人,他就是一个天然的诗人,但绝对不是一个好政治家 。从他诗歌中,多次把自己比喻成香花美草,不与那些污浊之人同流合污就可看出,他无法处理好和大臣之间的关系,既不阴谋,又不冷血,能应付复杂的朝廷关系吗?

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文章插图


屈原处理不好和君王的关系 。两任君王,都是先用他,再疏远他 。说明什么?说明两任君王先都比较认可他,但是放到身边一用后就发现,这不是自己满意的 。当然了,两任君王都比较昏庸,但好的政治家,要有恰当的手段劝服昏庸的君王,而不是反而把自己搞得不受喜爱 。

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屈原只能算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不是一个政治家,所以没有治国才能 。
屈原有忧国忧民之病 。
屈原,战国中期楚国人,因为秦国白起攻破楚国国都郢都投江自尽 (而郢都就是我们今天的荆州纪南城)!
从这一点也证明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丹心报国的精神影响了后世两千年!

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文章插图
态度到了,至于才能,我们必须以他的生平来分析:
他一生历经怀王和顷襄王,而这两位楚王在常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昏君:楚怀王轻易和秦国开战,致使根基动摇,丹阳蓝田惨败,最后还被齐韩魏联军在垂沙斩杀了楚国最后的良将-唐昧,国势一蹶不振!而顷襄王更是几乎使得楚国亡国!
但我们看人应该全面,怀王虽然后期三战皆败,但前期也曾励精图治,重用屈原为三闾大夫重启变法!而楚国国势并没有很大的变化,比之吴起之于楚悼王,显然有所不足!
顷襄王时期,屈原流放江南,虽然留下大量的爱国诗篇,但是身为三大家族的一员,楚国朝堂竟然无一人为其辩解?为何?难道是因为他死时说的那句:
举世皆浊我独清?
显然他对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定位!而怀王虽然三战皆败,但还是获得国人怜悯同情,客死于秦后:”梓棺环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文章插图
顷襄王国都被破之后,痛定思痛,城阳三年,励精图治,聚兵十万,复十五邑!


可见他们虽然偶尔糊涂,但还不至于十恶不赦!这种情况,屈原都无法辅佐,从而有所大的建树!足以说明屈原品德高雅,但在治国上的才能还是有一定欠缺!而他能主持变法,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总之是个复杂的人,才能有,但还不足以说才堪经纬!
从骚体楚辞赋颂可见一斑,历史不能重演,但其才华与著述虽当时不足影响撼动某些势力与历史洪流,其对后代却是宗师,这就是与治国同当之能
且不论其他方面,屈原虽然是个爱国志士,不过政务能力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应该说,三闾大夫的心是好的,但是做法上比较有问题 。
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文章插图
记载屈原事迹最详细的,就是《史记》 。从《史记》的描述上看,屈原有两方面事情做得不够好 。
第一就是内政和谐方面 。
人们常说,有些名将是“军事巨人,政治矮子”,三闾大夫不是军事巨人,也照样是个政治矮子 。他在朝内树敌过多,使得他的政治蓝图难以变成现实 。这方面的话,如果参考子产、公子札的话,屈原肯定是没得比 。没能搞定谗臣,后院总是起火,甚至到最后正因为这个原因,活活逼死了屈左徒,不得不说是屈原在政治谋划方面的一个败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