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有治国才能 。
人的性格,往往能决定人是否能够成事 。屈原性格孤傲,为人清高,气量狭小,过于耿直而又嫉恶如仇,忠君爱国却不讲究方式方法 。所以无论当多大的官儿,总与楚怀王身边的昭雎、郑袖、靳尚、公子兰等这些重臣和宠妃不能相容,搞不好关系 。在这点上,他还真不如同一时代的张仪和苏秦 。总结起来,屈原的一生犯过3次追悔莫及的大错 。
首先,是对苏秦鼓吹的合纵理论太执着了,中毒颇深,以致于在秦国还未攻打楚国之前,就拒绝与秦国修好,态度十分鄙视(那时可是楚国总找茬儿隔三岔五欺负修理秦国的),将楚国的外交搞得僵化不堪,完全失去了灵活主动性 。他和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一样没明白一个道理:秦国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几代贤明君王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结果 。秦国能够最终吞并其他6国,可真不是因为它的所谓残暴!假设当时屈原和张仪换个位,屈原又该如何执政秦国呢?
然后,是屈原听从苏秦的蛊惑,未经楚怀王允许,私自用兵符调动由其一手训练的8万精锐王师新军匆忙与秦国在丹水开战,结果导致8万新军全军覆没,还搭上折损了屈丐等一批精英大将,造成楚国在后来几十年内一直军力不振 。这要搁在现在,让最高检察院和法院勘议定罪的话,绝对是死刑!
第三,屈原最不应该干的一件事,也是让楚国在其他6国眼前颜面扫地,授人笑柄的,就是在楚国郢都逞一时意气不顾大局,私下重金雇佣杀手企图刺杀出使楚国的秦国丞相张仪 。虽说没有要了张仪的命,但也让其受到重伤 。而恰恰由于这一事件,给予了虎视眈眈的秦国连续多年征讨楚国的有力口实,最终导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而忧国忧民的屈原,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 。综上所述,屈夫子盛名之下,是否是一个合格和治国之才呢?
屈原是一个很好的诗人,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改革的东西根本就不符合当年楚国的现状,改革其实就是利益在分配,能让更多的人在你改革的制度下受益,你的改革就是成功的,政治没有好和坏的区别,只有利益是否分配的符合当时大多数的利益 。

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文章插图


史载怀王受上官大夫靳尚蛊惑,放走张仪,屈原在国外,回来就质问为何不杀张仪 。单从主张杀张仪这件事可以看出,屈原政治上十分幼稚,中国素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基本政治准则,如真杀张仪,可能真就成为楚国的政治灾难,杀一张仪秦国何损?反而在列国得到道义上支持,楚国则真的更加孤立,可能灭亡更快!

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文章插图



屈原并没有先进的治国理念 。在战国晚期,先进的政治理念应该是法家 。屈原完全不懂 。屈原是个贵族后代,他的思想还停留在西周贵族的等级制基础上,讲究礼仪和规则,对富国强兵这些,并没有建设性意见 。而且,就算是停留在这种思想上,他也应该学学战国四君子那样的“养士”,多一些智囊,多一些办法 。可是他并没有 。

历史上投江自尽的屈原,是否真的有治国才能?

文章插图


屈原的外交比较糊涂 。屈原当时极力结交的是齐国,其实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而且,他结交齐国还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他和齐国有姻亲关系,这是他的软肋,让他很容易受到政敌的攻击 。而在对秦国的问题上,他也缺乏办法,只能等着张仪来离间他们君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