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什么元宵节是十五而不是十六呢?

谢邀回答,每年圆霄节是正月十五那就对了,那就还是阴历十五月亮圆地多,因也有个别十六圆地,所以有这个民间传言 。
谢谢邀答!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确有这种现象,但并非月月如此,特殊的十七圆也有,提前十四圆的也有 。有关以月半月圆为节的有正月十五上元节,又叫元宵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又叫鬼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或仲秋节,虽有月亮十五圆变成十六圆,但十六已过月半,与朔望无关了 。出现这种情况与阴历规则有关,是人为造成的,要了解这一现象,就要对阴历知识有所了解 。

中国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什么元宵节是十五而不是十六呢?

文章插图


阴历即太阴历,是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而制定的历法,是依据月亮运行规律特点,月相变化周期来制定的,反映的月相周期的变化规律特点 。比较直观,更容易掌握,易为人用 。我国的先民们就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称“朔日”,定为阴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日”,为每月的十五 。从朔到望,是朔望月前半月;从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后半月;从朔到望再到朔为阴历的一个月 。因为朔望月实际用时为29天12时44分3秒 。历法上天数要计整,不计零,使用四舍五入法,所以就设置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有十二或十三个月,会出现有7个大月,因为大小月有使用了四舍五入法,月圆之日也就会生误差,本来十五月圆的会延迟到十六才圆了 。且不是月月都这样,月圆还以十五为主 。所以做节以月中月圆论的还是以十五为定,不用十六,中元节还提前到七月十四呢 。阴历年一般是354天,当有7月大时就355天 。为适应阳历节气,阴历还人为地做了“闰月”,形成闰月年有13个月,13次月圆月缺,384天 。

中国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什么元宵节是十五而不是十六呢?

文章插图
正月十五过元宵节和月亮的圆否?有关系吗?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以月过半为主如:七月半,《中元节》八月半《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 。具体细节去咨询历史学家 。
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
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朔所在这一天为每月初一日 。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发生在凌晨,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本身也有长有短 。这样,月亮最圆满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迟可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 。众所周知,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运转为规律而制定的,所以它与月相对应的很准确.但农历是综合阴历、阳历优点混合而成的,这就难免会有误差,当人们把农历初一定为“朔”时,“望”则要视月球运转情况而定,通常,它会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两天 。
导致满月迟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月球受几百种因素干扰,绕地球公转速度有时快、有时慢,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所经历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但最长与最短周期相差13个小时 。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脚步”慢,则从“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甚至是十七圆”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话不对十五的月亮也圆,不过十五的圆月要在后半夜才能看见 。十六的月亮前半夜就能看见圆 。所以才会有这句话 。
在我国古代五斗米教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它是一年的第一个圆月的日子,所以特殊,为了纪念,把这一天定为节日,叫上元节,后来流传到大江南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