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精神命脉” 。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 。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 。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 。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 。这才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 。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
创作背景:
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803)至二十一年(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 。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 。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
观点:
【原文内容及全文翻译 种树郭橐驼传翻译注释】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 。
本文是带有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人物传记文 。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言的 。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 。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 。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 。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
题解:
《种树郭橐驼传》(zhòng shù guō tuó tuó zhuàn)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 。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 。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 。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 。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 。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
-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_1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词语及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简短
- 野望杜甫情感赏析 野望原文及翻译杜甫
- 楚江怀古其三翻译及赏析 楚江怀古翻译及赏析
- 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 道德经全文翻译
- 魔兽世界:怀旧服“经典三部曲”中的三个版本,经典旧世、TBC以及WLK究竟哪个最好玩?
- 忆江南三首赏析及译文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三首
- 示儿全诗内容及启示 唐诗示儿的诗意是什么
- 文言文内容及道理 淮阴侯列传全文翻译及注释
- 秋思全文赏析及诗意解读 陆游秋思阅读答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