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的药引子?

对中医比较熟悉的人,应该知道服用中药是很有讲究的 。很多的中药服用时是需要有“药引子”的 。以下来聊聊“药引子”是何物?
《辞海》中解释:“处方中选用某种药物以导诸药达到病所”,称之为引经药,俗称“药引子 。它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医学经典名著《内经》,书中就说明了方剂配伍的原则,这就是“君、臣、佐、使”四类诀,它要求每个方剂应由四类药物组成,即君药是方剂中主药,起主攻疾病的作用;臣药是方剂中仅次于主药而居于第二位的药物,起加强主药疗效的作用;佐药是协助和制约以上两种药物的第三位药物;使药,就是俗称的药引,起率领诸药抵达病所、调和诸药的作用 。这就是“药引子”的由来 。
以下了解一些日常中常用的药引子:
一、红糖能补血、祛淤,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等症时,常取红糖为引 。
二、葱白,能散寒通阳、解毒散结,治疗感冒风寒、小便闭塞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
三、大枣,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药时,常取大枣缓和药性,以防中毒 。
四、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温淡盐开水送服,取其咸能人肾之功 。
五、在辛温解表药中,同时加入生姜、葱白,则更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
六、食醋能散淤止痛、收敛固涩 。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症时,常取食醋一汤匙作药引 。
药引是以“君臣佐使”为依据,是在中医经络学说和中药升降浮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实践中,不一定每方都必须用药引,有的药引已开列在处方之中了 。具体如何用中药,是否需要使用“药引子”一定要听医嘱 。

什么是中医的药引子?

文章插图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什么是药引子?药引子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 。另外,“药引子”还有增强疗效、解毒、矫味、保护胃肠道等作用
什么是中医的药引子?

文章插图
【什么是中医的药引子?】一、生活中易得,在药房中价值不高没有卖,一般医生不开处方中,只是叮嘱需要而作为药引子
如服用中药、中成药,多用白开水、酒、淡盐水、蜂蜜水、米汤、红糖水、葱白汤、姜汤,灯芯草等作药引子送服,这些都是生活中易得,而药房中没有的 。
葱白:葱白辛、温,入肺、胃经,可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一般作为治疗感冒风寒、小便寒闭不通时的药引 。
大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的作用 。通常作为峻烈药物的药引,以缓和药性,防止中毒 。
生姜:生姜味辛、微温,入肺、脾经,其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 。一般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的药引,以增强疗效 。
蜂蜜:蜂蜜味甘性平,具有滋养、润燥、解毒的功效 。常用作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等疾病的药引 。
红糖:红糖具有补中、祛瘀的作用 。作为药引,一般用于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少腹冷痛等病证 。
灯心草:灯心草其味甘、淡,性微寒,入心、小肠经,可以清心除烦,利尿通淋 。主要用作治疗心火元盛、小便短赤的药引 。
食盐:中医认为咸走肾,故肾脏病证,如虚弱乏力、阳痿遗精、腰痛及发稀者,服用补肾类中药时,取食盐1~2克溶于100毫升温开水,即可为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