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回家乡故事简要概括 高祖还乡原文及翻译

创作背景:
睢景臣是元代有影响的散曲作家 。公元1303年(元大德七年) , 他从扬州到杭州 , 与著《录鬼簿》的钟嗣成会面 , 由此可知他曾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这段时间里 , 但具体生卒年不详 。《录鬼簿》说他“心性聪明 , 酷嗜音律” 。所作散曲仅保存下套数三篇 , 该篇是他的代表作 。
睢景臣简介:
睢景臣是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 , 江苏扬州人 , 一生著述甚多 ,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哨遍·高祖还乡》 。
哨遍·高祖还乡注释:
社长排门告示 , 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 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xiāng)纳草也根 , 一边又要差夫 , 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 , 都说是銮(luán)舆(yú) , 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 , 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 , 恰糨(jiàng)来的绸衫 , 畅好是妆么(yāo)大户 。
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 , 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任何差使均不得借故推脱 。”这些差使真不寻常 , 一边要交纳草料 , 一边要派服劳役的民夫 , 都必须执行 。有的说是车驾 , 有的说是銮舆 , 今天要回乡 。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 , 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 , 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 , 带着新洗过的头巾 , 穿着新糨过的绸衫 , 正好装充有身份的阔人 。
哨遍:曲牌名 , 又作“稍遍” 。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 。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 。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 。不寻俗:不寻常 , 不一般 。“一壁厢”句:一边要供给马饲料 。一壁厢 , 一边 。也 , 衬字 , 无义 。索应会:须认真对待 。索 , 须 。车驾、銮舆:都是帝王乘的车子 , 因以作为皇帝的代称 。乡老:乡村中的头面人物 。忙郎:一般农民的称谓 。糨来:浆好 , 刷洗 。用米汗给洗净的衣服上浆叫“糨” 。“十畅好”句:正好充装有身份的阔佬 。畅好是 , 又作“常好是”、“畅是”、“唱道” , 作“真是”、“正是”讲 。妆么 , 装模作样 。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 , 胡踢蹬吹笛擂(léi)鼓 。见一颩(biāo)人马到庄门 , 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 , 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 , 一面旗狗生双翅 , 一面旗蛇缠葫芦 。
忽然 , 瞎王留叫来一伙稀奇古怪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 , 好像在欢迎什么 。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 , 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 , 颇威风似的 。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有在月形环中画白兔;有红圈中画鸟;有画着一只鸡学跳舞的;有画着长着翅膀的狗;有画着蛇缠在葫芦上 。
“瞎王留”句:爱出风头的青年率领一伙装模作样的坏家伙 。瞎 , 犹言坏 , 胡来 。王留 , 元曲中常用以指好出风头的农村青年 。火 , 同“伙”、“夥” 。乔男女 , 坏家伙 。丑东西 。胡踢蹬:胡乱 , 胡闹 。踢蹬 , 语助词 , 起强调作用 。一颩(biao)人马:一大队人马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一颩”条:“虏中谓一聚马为颩 , 或三百匹 , 或五百匹 。匹头里:犹“劈头”“打头”“当头” 。“白胡阑”句:指月旗 。胡阑 , “环”的合音 。即圆圈 。迎霜兔 , 玉兔 , 古代神话谓月中有玉兔捣药 。一面旗上画的是白环里套住只白玉兔 , 即月旗 。“红曲连”句:指日旗 。曲连 , “圈”的合音 , 即红圈 , 象日的形状 。毕月乌 , 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 。后来的星历家又以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及各种鸟兽配二十八宿 , 如“昴日鸡”“毕月乌”等 。鸡学舞 , 这是指舞凤旗 。狗生双翅 , 这里指飞虎旗 。蛇缠葫芒:这是指蟠龙戏珠旗 。这些旗帜都是乡下人没有看到过的 , 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随意加以解释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