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②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
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如:
① 府吏见丁宁(我)
②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③ 望见恕(我)
除此之外,还有现在常用的“诚请见教”“望见谅”“请勿见笑”,都属此用法 。“见”可译为“我”,即“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 。
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如现代汉语的“自制、自杀、紫纹、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语,可以说都是古代汉语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中“自信”应理解为“信自” 。
① 举贤以自佐
③ 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下放在介词之前:
㈠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如:
① 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我跟谁在一道呢?”
“谁与”是“与谁”,“与”是介词,“谁”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前置到“与”的前面 。
㈡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 。如:
① 余是以记之……(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这件事……”
“以”是介词,“是”是宾语,“是”提到“以”的前面 。
② 一言以蔽之
③ 夜以继日
“一言以蔽之”,宾语“一言”,放在“以”的前面,以示强调,意思是“拿一句活就能概括它” 。“夜以继日”,宾语“夜”,放在“以”的前面,意思是“拿夜晚来继续白天” 。
“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即“以一言蔽之”、“以夜继日” 。
像成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坐以待毙”等都属于这种格式 。
㈢ 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鸿门宴〉
这里的“东”“南”“北”“西”都是方位词,都充当“向”的宾语,放在前面,以示强调 。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是“向东”“向南”“向北”“向西” 。
- 酒酿鸡蛋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 能否说一个你心中的偶像?喜欢他的理由是什么?
- 黑花生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 修养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 眼镜王蛇、银环蛇、鼓腹咝蝰和响尾蛇这四种蛇你认为它们的毒性从高到低是什么顺序呢?
- 第一次开车是什么感觉?
- 抖音商家退店买家还可以退款吗?退店规范是什么?
- 抖音商家资质是什么意思?有哪些?
- 抖音商家退店是什么意思?注意事项有哪些?
- 刚出生的大熊猫是什么颜色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