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
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
①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
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
② 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
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
(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
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 。“句读”、“惑”前置到动词前面 。“之”是标志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 。
(四)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
①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
译文:“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真是仁惠到极点 。”
【宾语前置是什么意思】句中“亡”,“群臣”分别是“恤”,“忧”的宾语,“是”“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①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该不会要责备你吧?”
句中“尔”作“过”的宾语,借“是”把宾语前置,以示强调,即“过尔”,“过”在这里是“指责,责备”的意思 。
像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等等,就是这种格式,其中“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
(五)特殊情况:
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
- 酒酿鸡蛋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 能否说一个你心中的偶像?喜欢他的理由是什么?
- 黑花生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 修养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 眼镜王蛇、银环蛇、鼓腹咝蝰和响尾蛇这四种蛇你认为它们的毒性从高到低是什么顺序呢?
- 第一次开车是什么感觉?
- 抖音商家退店买家还可以退款吗?退店规范是什么?
- 抖音商家资质是什么意思?有哪些?
- 抖音商家退店是什么意思?注意事项有哪些?
- 刚出生的大熊猫是什么颜色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