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飞跃喜马拉雅山脉的“鸭子”吗?( 二 )


因此,斑头雁成为了鸭科下唯一一种可以飞越珠峰的鸟类 。
鸟类虽然大部分都具备飞行能力,但是一般情况下,鸟类都在离地面千米以内飞行,甚至大多数鸟都喜欢低空飞行 。当然,鸟类不同的飞行高度主要是觅食习性决定的,比如麻雀的主要食物来自于地面,所以它们最多也就飞个十几米就算很高了,而燕子喜欢在空中捕食昆虫,所以它们的平均飞行高度在10米以内 。
老鹰需要搜寻地面上的哺乳动物,所以需要开阔的视野,因此它们跑到了几百米,甚至千米的高空上去了 。
对于高飞的鸟类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不是飞行路线的平均海拔较高或者是被一些大山挡住,它们其实也不愿意高飞,而且高飞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效率极高的呼吸系统,这是在高海拔空气稀薄处飞行所必须的,这除了需要鸟类具有更快的呼吸节奏外,其体内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也很重要,像斑头雁这种能够飞入8000多米高空的鸟类,其血红蛋白分支结构中就包含一个特殊的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对氧气有特别的亲和力 。
第二:更大的翼展 。在现存的鸟类中,飞得越高的鸟其翼展越大,比如飞的最高的鸟是黑白兀鹫(1.1万米高空),它的翼展平均就有2.5米,而像上面说到的大天鹅,它的翼展在2.3米左右,就明显不如黑白兀鹫 。
斑头雁的体型虽然不大,但是其翼展最大可达3米,所以它飞得要比大天鹅更高,不过,它的飞行高度是黑白兀鹫的,这是因为黑白兀鹫比大天鹅的体重要轻一些,所以同体重下,翼展越大飞的越高 。
能够飞跃喜马拉雅山脉的鸟其实并不少,这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有高有低,但是单纯的从鸭科下找到能够飞跃高峰的鸟就只有两种了,它们都有着高效的呼吸系统以及较大的翼展 。
当然,高飞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因为飞得越高,空气越稀薄,温度越低,容错率就越低 。
“二道杠”们的生活细节
斑头雁的外形美丽且奇特,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头部的两道黑色的横斑,它也由此得到了“二道杠”的绰号 。凭借这一点,在野外识别斑头雁并不困难 。
“二道杠”对斑头雁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成年的象征 。成鸟头顶呈白色或灰白色,具棕黄色羽缘,尤其在眼先、额和颊部颜色较深 。头顶后部的两条黑色横斑,前一道在头顶稍后,较长,延伸至两眼,呈马蹄铁形状;后一道位于枕部,较短 。而幼年时期的斑头雁通体呈毛茸茸的黄色,头顶呈污黑色,不具有那两条横斑 。
虽说认出它很容易,但要想接近它可没那么简单 。斑头雁通常是成群活动,不论是飞行、休息,还是繁衍交配,均成群结队在一起 。它们对外界十分机警,一旦有入侵者靠近,便会高声鸣叫,并立即远离入侵者;如果入侵者再逼近,它们则成群飞向湖中或湖中未融化的冰块上 。所以,为了更好欣赏到这种美丽的鸟类而不打扰到它们,最好还是采用望远镜远观的方式 。
斑头雁是一种高原鸟类,在亚洲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印度次大陆等地 。斑头雁是候鸟家族的重要成员,每年9月至10月,它们南迁到印度等海拔较低的地方越冬;而每年的3月到5月,它们会向北飞至青藏高原等地的沼泽湖泊地区交配繁殖 。
斑头雁实行“一夫一妻制”,一生中只结一次婚,对家庭忠贞不渝,并且夫妻总是形影而行,堪称“模范家庭” 。斑头雁交配前要进行复杂的仪式,交配之后,可以看到“夫妇”双双游荡于水中,而日后对雏鸟的养育工作,也是由这个家庭和整个雁群来共同完成的 。
在繁殖期间,斑头雁一般把巢建在干燥向阳的沙石滩上,每巢有卵4~10枚,由雌雁孵化,雄雁负责警戒 。大约28天后雏雁破壳出巢,毛干后由斑头雁“夫妇”带着活动,特别是在雏雁第一次下水时,往往有众多雁护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