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症是怎么回事( 三 )


②药物方面,主要目的是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 。中西药可联合应用 。
③生后2个月内,重症溶血常发生严重贫血,应注意复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70g/L,可小量输血 。轻度贫血可口服铁剂治疗 。
4、其他治疗
防治低血糖、低血钙、低体温、纠正缺氧、贫血、水肿、电解质紊乱和心力衰竭等 。
上述方法中,重症溶血主要靠输血 。轻症可用光疗药物等综合治疗,应用光疗后目前ABO溶血的患儿很少需要换血 。
1、执行新生儿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2、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
(1)采用保守疗法时应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及药物,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
(2).随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并协助进行 。
(3)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黄疸、水肿、嗜睡、拒乳等情况,有心衰、呼吸衰竭或惊厥时,分别按有关护理常规护理 。
3、合理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
4、病情观察: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监测胆红素;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宝宝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出现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 。
5、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配合;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
抵御新生儿溶血症的威胁,防大于治,做好以下3点,能够很好的预防新生儿溶血症:
1、产前检查:产妇抗体测定妊娠周作第一次测定,作为基础值以后,定期测定 。如效价上升,提示胎儿可能受累;羊水胆红素测定;B超声,检查胎儿有没有水肿腹水等 。
2、产前治疗
(1)提前分娩:既往有输血、死胎、流产和分娩史的Rh阴性孕妇,本次妊娠Rh抗体效价逐渐升至1:32或1:64以上,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羊水胆红素增高,且羊水L/S>2者,提示胎肺已成熟,可提前分娩 。
(2)血浆置换:对血Rh抗体效价明显增高,但又不宜提前分娩的孕妇,可对孕妇进行血浆置换,以换出抗体,减少胎儿溶血,但该资料临床极少应用 。
(3)宫内输血:对胎儿水肿或胎儿Hb<80g/L,而肺尚未成熟者,可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下注下脐血管或胎儿腹腔内,以纠正贫血 。
(4)苯巴比妥:孕妇于预产期前1-2周口服苯巴比妥,可诱导胎儿UDPGT活性增加,已减轻新生儿黄疸 。
3、出生后
Rh阴性妇女在娩出Rh阳性婴儿72h内,应尽早肌注抗RhDIgG300g,以避免被致敏;下次妊娠29周时再肌注300g效果更好 。
实验室检查
1、母子血型检查
检查母子ABO和Rh血型,证实有血型不合存在 。ABO溶血病者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或B型 。Rh溶血病者母亲为Rh阴性(D抗原阴性),新生儿为Rh阳性 。如母亲为Rh阳性(但C或E抗原阴性,胎儿C或E抗原阳性),婴儿Rh阳性,也可发生抗E、抗C、抗e、抗C引起的溶血病 。
2、检查有无溶血——血清胆红素
溶血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细胞减少,早期新生儿血红蛋白<145g l="">6%);血涂片有核红细胞增多(>10/100个白细胞) 。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溶血病患儿生后黄疸逐渐加深,胆红素水平呈动态变化,需每天随访2-3次 。
3、致敏红细胞和血型抗体测定
(1)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即改良Coombs试验,是用“最适稀释度”的抗体人球蛋白血清与重复洗涤后的受检红细胞盐水悬液混合,如有红细胞凝聚为阳性,表明红细胞已致敏 。该项检查是确诊实验 。Rh溶血病其阳性率高而ABO溶血病阳性率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