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1、中国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中国清明节的风俗有:踏青、植树、扫墓祭祖、放风筝、插柳等 。
1、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 。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
2、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
3、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 , 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 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
4、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每逢清明时节 , 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
5、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 。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有专家认为 , 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
2、有关清明节的资料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 , 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 , 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祭祖节期很长 , 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 。
3、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
3、纪念清明节的句子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____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野棠花落 , 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____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中庭月色正清明 , 无数杨花过无影 。____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____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____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 , 又是去年病 。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____白居易《清明夜》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____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____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4、描写清明节的诗句1、《清明》 唐代 杜牧 。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