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确定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原告的主体资格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二是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 , 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
【法律依据】
【如何确定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有权提起诉讼 。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
2、行政诉讼不受案范围有哪些根据《行政诉讼法》及《若干解释》的有关条文规定 , 下列九种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1、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
2、抽象行政行为 。
3、内部行政行为 。
4、终局行政行为 。
5、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
6、民事调解行为和民事仲裁行为 。
7、行政指导行为 。
8、重复处理行为 。
9、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
【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3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
3、行政诉讼多长时间判决行政诉讼的判决时间一般是六个月,如果适用简易程序的话,那么则是四十五天内判决,法律对此的规定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因此应该参照上述的时间标准进行判决处理 。而且要注意的是,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 , 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
4、二审行政诉讼如何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对第二审行政案件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 。
但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 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
5、行政诉讼多长时间可以立案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后 , 符合立案条件的应该立即立案,不能当场决定的 , 应收到起诉书七天内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 , 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
- 如何使用扫描仪扫描图片
- 如何用正面心态
- 如何对短期借款未按规定的用途使用查账
- 颈椎病如何治比较好
- Excel表格如何去重复计数 excel表格怎么重复数据计数
- 如何瘦肚子
- 自考本科如何申请学士学位?下面具体给大家讲解
- 如何挑选钓鱼船
- 新不锈钢菜刀使用前如何处理
-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团队成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