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做完流产吃什么好?( 五 )


【临证经验】
夏师认为,本病既要重视主要病变的特点,又要重视辨证论治,不仅要保胎成功,而且要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兹就夏师治疗本病的经验分别介绍如下 。
1.补养肾气以固先天之本是主要治法,但需与养血相结合
《女科经纶》引《女科集略》曰:“女子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所系也 。若肾气亏损,便不能固摄胎元 。”因此补养肾气是固摄胎元的主要方法 。我们体会,女子以血为主,孕后血聚养胎,在补养肾气的方药中常需结合养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制的寿胎丸是补肾安胎的著名方剂,其中亦含有养血的药物 。汉唐以来,保胎最为常用的是胶艾汤,或称胶艾四物汤 。在宋代的《妇人大全良方》中,加减胶艾汤就有近10张方子,可见其运用之广、之多 。这也说明在补养肾气中不能忽视养血的重要性 。夏师认为,在血中补养肾气,要注意到脾胃的运化问题 。如腹胀泄泻明显者,选用养血药时宜慎重 。
2.宁心安神,调节情志,稳定心理,使心肾相济以稳固胎元
子宫者,受孕后当固藏,但固藏又必与肾有关,与胞脉胞络的制约有关 。《傅青主女科》中曾多处提到“胞脉者上系于心”、“胞脉者系于肾”,可见,子宫之藏、胞脉胞络之制约实与心肾交济密切关联 。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胎漏者大多有流产史,甚则多次流产,所以受孕后心理紧张,夜不安眠,以致心肾不能相济,子宫失于固藏 。夏师常在补肾安胎方药中加入钩藤、莲子心、黄连、炒枣仁、茯神、青龙齿等1~2味宁心安神之品 。此外,注意心理疏导,稳定心理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 。
3.健脾和胃以旺后天之化源,助胎儿生长发育
前人认为,胎孕之形成在于肾精,胎元之固尤在于肾气、肾精 。肾气、肾精之充实必赖后天水谷之精气以养之,胎儿成长亦有赖于后天水谷之精气支持 。孕后由于活动减少,先兆流产中胎漏、胎动不安又当卧床休息,禁止活动,较长时间的活动减少或停止必然影响脾胃的运化,前人曾有“脾阳宜动,动则运”之说,夏师谓“运则健”,故健运脾胃十分重要 。保胎病人不管有无脾虚症状出现,均需适量加入健脾和胃的药物 。这不仅可旺后天生化之源,充养胎儿,而且有助于心肾,特别是肾气能固护胎儿,有助于保胎成功 。前人认为白术、党参、黄芪、砂仁、苏梗等为保胎良药,其意义亦在于此 。
4.关于保胎养胎,优生优育的问题
优生优育必须注意胎禁、胎养、胎教三个方面 。胎禁者,主要是药禁的问题 。胎漏、胎动不安等先兆流产病症,一般服保胎药均需一段时间,少数甚则服至分娩,因而用药宜慎重 。一些妊娠期禁忌药物应尽可能不用,必须用者亦当中病即止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马兜铃、木通、防己、天仙藤、青木香等均有毒性,当尽量不用 。对致畸致流的药物,如半夏、南星、蜈蚣等,亦应严格禁用 。胎养者,前人着重十二经养胎,在治疗时亦应有所考虑 。十二经养胎,除心君及其相应的手太阳小肠经独养胎,以心包经及相应手少阳三焦经代之外,其他经脉均有养孕时间,可供参考 。按木、火、土、金、水顺序,木者,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养孕1~2月;火者,手厥阴心包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养孕3~4月;土者,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养孕5~6月;金者,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养孕7~8月;水者,足少阴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养孕9~10月 。如肝胆木经养胎时,需服酸性药物和食物,包括叶酸;心包经代心养胎时,需服苦味药物和食物,余皆仿此 。
验案举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