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葵花子的逆袭:河套农业的40年发展史( 二 )

550斤 , 是个丰收的好年景 。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五原人 , 张靖对于家乡的向日葵充满了特殊的感情 。 一方面 , 正是靠着卖瓜子的收入 , 家里才把自己供上了大学 。 另一方面 , 自己也是靠着卖瓜子挣到了第一桶金 。
【|一粒葵花子的逆袭:河套农业的40年发展史】大学毕业以后 , 张靖在西安做了两年设计 , 后因父亲生病才返乡创业 , 与朋友一起成立了商贸公司 , 主营就是经销瓜子 , 年销量超过1300万斤 , 并一度把五原瓜子卖到了中亚和欧洲 。
此前不久 , 张靖又被村民选为五原县银定图镇宏胜村的党支部书记 , 这让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
今年瓜子的市场行情不错 , 每斤瓜子能卖到4块多 , 比去年贵了1块钱 。 按照眼下的市场价格 , 农户的单亩收入能达到2200元 , 抛去成本可以净赚1600元 。
据张靖介绍 , 五原瓜子内销的渠道主要是安徽、河北、河南等地的炒货厂 , 每年的销售额基本上是固定的 。 而出口是五原瓜子近几年的主要增长渠道 , 但今年的海运费价格飙升 , 有可能会压缩出口的份额 。

|一粒葵花子的逆袭:河套农业的40年发展史

文章图片

80后大学生张靖返乡当村官 , 带领村民依靠产业增收致富 。 沈晓凯摄
五原瓜子开启电商时代
这也是张靖决心做电商的原因 , 电商的信息更透明 , 市场波动小 , 而且单量非常可观 , 无疑是五原瓜子值得探索的新销路 。
其实 , 早在2019年 , 张靖就曾短暂尝试过淘宝 , 但没能找到突破口 。 去年 , 张靖的一位同学尝试在拼多多开店 , 瓜子的单日订单量很快突破1万单 , 日销6万斤 , 这让张靖重新看到了希望 。
今年国庆期间 , 张靖筹备已久的运营团队入驻了五原电商产业园 , 并正式开通了拼多多的店铺 , 主营当地原味的葵花子、南瓜子 。 “政府对电商的扶持力度也很大 , 电商产业园的仓库都是免费提供的 。 ”
五原县作为一个边塞小城 , 深处内蒙古腹地 , 相比江浙沪地区 , 电商产业的发展一度滞后 。 近几年 ,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 , 电商产业开始迎头赶上 。 过去一年 , 在整个电商产业园中 , 仅拼多多的商家就新增了40多家 。
孙卫国是最早尝试在拼多多开店的商家之一 , 去年初开始发力运营 , 销量很快实现突破 。 不过他还是有点后悔 , “还是搞晚了 , 眼瞅着早一步开店的朋友 , 三个月就换了一辆新车” 。
“之前主要做线下经销 , 一车发货10几吨 , 刚开始瞧不上电商的单量 。 ”孙卫国表示 , 还有就是担心年纪大了 , 搞不懂电商的玩法 , 没想到拼多多的运营很容易上手 。
在孙卫国看来 , 电商最大的好处还是缩减了瓜子流通的中间环节 , 同时也为五原瓜子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