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葵花子的逆袭:河套农业的40年发展史

当选村支书之后不久 , 张靖就迎来了一次大考 , 村民种植的向日葵刚刚实现大丰收 , 如何让村民种得好又能卖得好 , 是这位新任村官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 。
今年30岁出头的张靖是土生土长的内蒙人 , 老家就在巴彦淖尔的五原县 。 五原县位于“塞上江南”河套平原的腹地 , 正好处于黄河字弯的顶端 。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边陲小镇 , 却是全国最大的向日葵种植县 , 年产瓜子超过5亿斤 , 中国人茶余饭后嗑过的瓜子中 , 每7粒就有一粒来自五原 。
1972年 , 巴彦淖尔市农研所的工作人员在盐碱地种下了47亩向日葵 , 意外地发现了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 , 也正式拉开了当地葵花种植的大幕 。
1978年 , 在距离五原县2000公里外的安徽芜湖 , 当地的居民过年买瓜子还需要凭票 , 小商贩年广久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卖自己炒的私货 。 两年后 , 年广久凭借“傻子瓜子”名声大噪 , 仅当年春节就在上海卖掉了10万公斤瓜子 , 而此时河套地区的向日葵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62万亩 。
40多年以来 , 安徽凭借时代的契机 , 抢先走上了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 先后涌现了“傻子、真心、洽洽”等知名品牌 , 并成为中国炒货江湖的龙头老大 。 而内蒙古五原县则慢了一拍 , 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上游 , 只能成为葵花种植、瓜子代工的幕后基地 。
今年国庆节期间 , 张靖筹备已久的电商团队正式入驻了五原县电商产业园 , 并在拼多多平台开通了店铺 。 而过去一年 , 整个电商产业园就新增了40多家拼多多平台的商家 。
如今 , 随着新电商的到来 , 五原瓜子正在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

|一粒葵花子的逆袭:河套农业的40年发展史

文章图片

▲ 内蒙古五原县的向日葵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 , 年产量超过5亿斤 。沈晓凯 摄
40年种出120万亩向日葵
“天下黄河 , 唯富一套” 。 在八百里河套地区 , 不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而且天然具备黄河灌溉之利 , 历代都以水草丰美、物产丰盈著称 , 但向日葵在当地的引入却颇为曲折 。
当年 , 巴彦淖尔农研所最早在盐碱地种下的向日葵 , 亩产不过180斤 , 几乎没有经济效益 。 后续经过多年的改良与发展 , 才得以普及 , 并逐步成为河套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 , 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 。 目前 , 仅五原县的种植面积就达到120万亩 , 年产量超过5亿斤 。
“当地光照足温差大 , 葵花籽皮薄子厚 , 吃起来特别香 。 ”据张靖介绍 , 当地农户刚刚收获的向日葵 , 单盘重量在四、五两左右 , 亩产超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