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葵花子的逆袭:河套农业的40年发展史( 三 )

文章图片
▲五原当地的瓜子商家孙卫国利用瓜子原产地优势 , 在拼多多上大施拳脚 , 店铺的瓜子销量已突破十万加 。 沈晓凯摄
每年10月份 , 当地的鸿鼎农贸市场就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 全国各地的瓜子经销商蜂拥而至 , 来到五原采购各类瓜子 。 据了解 , 鸿鼎农贸市场的大部分经销商来自安徽 。 其中 , 仅安徽“憨豆熊”一家企业 , 每年就要在五原采购几百万斤瓜子 。
“经销商从农户手中采购瓜子 , 然后运输至安徽、河北等地的炒货厂进行代加工 , 加工好的成品再经过一级、二级经销才能进入商超 。 ”孙卫国表示 , 经过层层中间环节 , 瓜子的销售价格就被抬高了 , 结果是种植户低价出 , 消费者高价买 。
孙卫国认为 , 现在通过电商可以把瓜子直接卖给消费者 , 而且相比安徽等地 , 五原拥有天然的原产地优势 , 无论是原料、人工成本 , 还是生产、加工成本都更低 , 完全有机会改变现有的产业位置 , 成为瓜子产业的新高地 。
从代加工到品牌化之路
多年以来 , 五原虽然一直位居瓜子产业的上游 , 但孙卫国们的畅想并非没有机会 。
早在2003年 , 五原县就已经着手引进国内外葵花子加工龙头企业 , 推动当地瓜子产业转型升级 。 当年10月 , 安徽“真心”瓜子就在五原落地了第一条生产车间 。
由此 , 五原瓜子从种植时代开始迈向代工时代 , 经过近20年的发展 , 当地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数十家工厂集群 , 并具备了集种植、分拣、加工和研发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 。
尤其是在种子研发领域 , 五原县前几年成立的“向日葵研究院”硕果颇丰 , 不仅打破了美国种子的垄断 , 还将每袋种子的成本降低了1000元左右 , 大幅提升了当地瓜子的市场竞争力 。

文章图片
▲五原在向日葵种子研发领域颇有建树 , 前几年成立的“向日葵研究院”硕果颇丰 , 打破了美国种子的垄断 。沈晓凯 摄
今年40岁的郝恒是当地一家工厂的负责人 , 多年来一直从事代加工生意 , 主要为各地品牌商生产焦糖、五香、榴莲等不同口味的瓜子 。 其工厂单日产量超过20吨 , 是当地最大的几家代工厂之一 。
“20年来 , 五原瓜子的代工模式已经形成了规模化 , 但代加工的利润薄 。 ”在郝恒看来 , 五原瓜子下一个发展趋势 , 无疑是坚定地探索品牌化道路 。
郝恒的分析不无道理 , 早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