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葵花子的逆袭:河套农业的40年发展史( 四 )
1999年 , 初出茅庐的“洽洽瓜子”就是凭借央视的广告才一炮而红 , 并成功拿下瓜子市场的头把交椅 。
但瓜子行业的护城河很低 , 一旦形成品牌和规模壁垒 , 对手就很难低成本进入 。 要知道 , 洽洽20年前豪赌央视广告就斥资了400万元 , 这几乎掏光了当年的全部利润 。
好在新电商给郝恒带来了新的机遇 。 过去一年 , 郝恒也把精力主要放在了拼多多店铺的运维上 , 并注册了“郝恒”牌瓜子商标 。
据郝恒介绍 , 因为是产销一体化经营 , 自己生产的瓜子品质有保障 , 很快打开了销路 , 消费者的复购率非常高 。 “目前 , 线上的销售额已经反超线下代工 , 占比超过60% 。 ”
而在五原当地 , 探索品牌化道路最为成功还是巴彦淖尔市的“三胖蛋”瓜子 。 “三胖蛋”自成立以来采取了差异化竞争的方式 , 主打高端品牌 , 短短几年便从徽派品牌中突出重围 , 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
去年8月 , “三胖蛋”同样入驻了拼多多平台 , 并开设了官方旗舰店 。 据“三胖蛋”的电商负责人介绍 , “三胖蛋”作为一家传统企业 , 此前的主要渠道还是线下 , 但近年来线上的比例不断提升 , 占比已经接近40% 。
“相比其他电商平台 , 拼多多的运营成本不高 。 ”该负责人表示 , “三胖蛋”接下来也希望更多的在新平台发力 , 与拼多多探索更多的合作方式 , 进一步打响“三胖蛋”的知名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