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植入创新“基因”( 二 )


张彬告诉采访人员 , 往年电力专业群报名参加“互联网+”大赛的每年有两三支队伍 , 但今年一下组了15支队伍 , 其中至少有5支队伍的可操作性、执行率很高 , “这就说明更多的学生不仅有了创新创业的理念 , 能力也整体有了明显进步” 。
丰富“拓展维度”内容
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平台
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社团、组建“创新创业实验班”、组织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摸爬滚打”……为了让更多学生将“想法”转变成“行动” , 内蒙古机电职院着力拓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 在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方面 , 各院系各有妙招 。
电气工程系建立以“智慧电力”为主题的创新创业社团 , 并借助“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平台 , 组建国赛、省赛集训营 , 引导学生多进行创新创业实训实践 。 近两年 , 电气工程系参加各类赛项的学生团队共计100余支、学生人数1000余人次 , 其中“便携式新型断路器充气辅助装置”“免搬运通用充气设备”“可移动型救援担架”等项目 , 有效解决了电力企业生产实际问题 。
机电工程系则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或特长 , 组建了多个“创新创业实验班” , 以第二课堂形式开展“嵌入型”创新创业课程 ,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 2014级实验班学生赵磊和、齐星全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项目 , 获得第一名 。
能源与材料工程系成立美客创新中心 , 主要对接3D打印企业及产业新技术 , 积极孵化创新项目 , 并且从大一起 , 就让学生进入创新中心 , 在实践中激发创新兴趣 。
加强“提升维度”课程建设
提升学生整体创新创业能力
是否培养起了学生敢想、会创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 各类大赛是最好的检验场 , 但参加大赛的毕竟是部分学生 。 为了更大范围地检验和提升学生整体创新创业能力 , 内蒙古机电职院在教育教学最后一环——毕业设计上下功夫 , 在各专业大力推行“毕业综合实训”课程 , 并将毕业综合实训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 , 提升学生整体创新创业能力 。
“说实话 , 过去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 , 大多来自书本、网上 。 ”机电工程系副主任武艳慧坦言 。 她介绍 , 从2019年起 , 机电工程系将过去大三最后一学期开设的“毕业设计”课程 , 挪到大三第一学期 , 并改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 将生产、生活中的“真问题”抛给学生 , 让学生在解决“真问题”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 做一些教具 , 能辅助学弟学妹们理解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机械原件工作原理 , 就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业综合实训”题目之一 。 近3年来 , 该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 共完成10余个教具 , 其中4个获得国家专利 。
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近年来与电力行业合作 , 共同开发“毕业综合实训”课程 , 形成以电力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的创新项目案例库 , 培养学生用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对电力行业的技术与销售等进行创新和改造的能力 。 2020届毕业生在内蒙古TCL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习过程中 , 对包装流水线的工作提出改进思路 , 并与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完成“翻转竖机与套袋移裁包装项目” 。
“通过这样的专业综合实训 ,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而且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 ”内蒙古机电职院副院长郝俊告诉采访人员 , 近年来 , 学院将学生毕业综合实训与学院年度创新大赛进行一体化设计 , 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优秀创新创意项目 , 并遴选优秀项目进行孵化 , 每年还举办毕业综合实训作品与创新大赛作品展 , 深度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 近3年 , 学生在“双创”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8项 , 学生毕业综合实训作品有6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