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实训结束 , 背着消毒桶手动消毒是一件“麻烦事儿” , 能不能设计一个“机器”代替人工?实训课上试一试 。 这一试 , 由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自主设计的“防疫智能消毒机器人”诞生了 。
理解和掌握机械原件工作原理 , 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难题 , 能不能做一些教具辅助学生理解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原理?就把这个问题当作毕业设计题目交给学生解决 。 于是 , 由机电专业师生共同研发设计的一系列教具诞生了 , 并获得多项专利 。
就这样 , 有创意、去实践 , 学生一个又一个的“金点子”在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出累累硕果 。 而支撑学生们敢想、敢干的正是学院“四维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
近年来 , 内蒙古机电职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 通过构建通识、专业、拓展、提升“四维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 将创新创业教育纵向到底、横向贯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 为学生植入创新“基因” 。
面向全体的“通识维度”课程
【为学生植入创新“基因”】播撒“敢想敢创”的种子
育苗先播种 , 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行动 , 首先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 。 为此 , 内蒙古机电职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通识课程“创新创业基础” , 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文化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 , 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创新创业知识 , 并激发初步的创新创业兴趣 。 各专业在专业基础课程中也通过设置创新项目、讲述“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故事”等方式融入创新教育 , 重在激发创新兴趣 。 如电力专业群在“电工基础”“电机与拖动技术”等基础课程中 , 实施“电力小项目工程化创新教学模式” , 通过设置输电线路智能捕鸟器、新型电力施工现场围栏设计等小型电力行业创新项目 , 引导学生了解电力专业前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 ,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 启发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思维 。
创新创业认知教学区、基础教学区、企业模拟教学区、创业体验区、创业路演区、创业孵化区……在内蒙古机电职院 , 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 是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专门开辟的“练兵场” 。 近两年 , 学院利用该基地为2200多名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训 。 同时 , 学院积极支持各专业开发创新创业相关课程 , 已建成“电力行业创新与实践”“创新与实践实训”两门国家级资源库创新类个性化课程 , 并在全国高职院校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中使用 。
此外 , 学院制定“学分制实施办法”“课外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 积极推行学分替代与转换制度 , 通过课内、课外教育相互融通、相互促进 ,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
创专融通的“专业维度”课程建设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从有创新想法到付诸实践 , 中间还隔着一个障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 ”内蒙古机电职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教研室副主任张彬解释说 , 通过和同行们近几年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来看 ,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 , 每次有相关比赛 , 报名的学生很多 , 但很多是“空想” , 执行率不高 , 这就造成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和热情难以持续的问题 。
如何帮助学生破除这一障碍?内蒙古机电职院从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入手 ,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 切实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 这样的理念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群落地的举措就是:从2019年起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 从电力系统生产实际的岗位群出发 , 对接电力行业标准规范 , 设计了发电厂汽机锅炉改造、风力发电机组维护等综合性大项目 , 并根据生产实际的工作要求和待解决难题设置若干小项目 , 让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中不仅学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 更要形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 同时 , 教师们也及时将行业创新技术、技巧及方法引入课堂 , 让学生掌握行业前沿信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