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书院 风水与书院的关系( 二 )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商业经济在潮汕开始萌芽与发展,后来由于汕头开埠,经济发展较快,而汕头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比较早,给教育带来经济上的有力支持 。且商人从培养自己子弟的目的出发,也兴办书院 。光绪年间,海阳县几所新创办的书院便是由富商们捐款而兴办的 。方耀在潮州于光绪三年(1877)兴办金山书院,除了有公款资助外,还得到当地商绅相当多的捐款 。由于绅士的捐款,潮州府属各县这时候新建很多书院,如海阳有金山、三山、西关、上莆等书院,潮阳有六都、奎光书院,加上普宁、惠来等县新建书院有十多所 。这时潮汕共约有书院54所,平均每县约有8所 。但实际上府治属邑海阳为最多,有18所,而像饶平、澄海、惠来、普宁等每县仅有3-5所 。
二、风水理论与书院建置
潮汕书院建置的具体定址及环境营划与传统的风水理论之间有着繁杂关系,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居住环境的选择与处理,以满足潮人避邪就吉的心理需要,综其理论为两大类:形法和理法 。形法理论注重山川形式与宅形格式的自然环境配属,以推导吉 。理法理论则注重山川形气与宅居方位的布局及空间组织,以推导吉凶 。故无论潮汕官方与民间的书院建置也受其影响 。
首先是与书院选址的关系 。
潮汕书院造址注重风水相地,讲究“气”、“势”、“脉” 。“气”有“天气”、“地气”、“阴气”、“阳气”、“风气”、“水气”等 。“气者,形之微;形者,气之著,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 。因此,潮汕书院选址“凡看地……总以气为主” 。10“势”则是书院周围群峰之起伏形状,讲究势远形深 。“脉”即“龙脉”,所谓“山地观脉,脉气重于水,平地观水,水神旺于脉” 。故“脉”又可分为“山脉”与“水脉” 。潮汕风水家正是利用这对山水自然形态来判断院基的吉凶,从而作出最佳选择的,潮汕各时期选择书院基址都颇费周折,如方耀选择金山书院亲自踏勘几次 。
其次是与书院环境类型的关系 。
潮汕书院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山、水两大要素的配属与组合 。
第一类为背山面水型,即背枕山丘,面向河流或湖泊11 。这种类型在风水学属基本“吉形”,所谓“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 。12如潮州府属韩山书院,海阳县的玉华书院、宗山书院、龙湖书院,潮阳的龙首书院、贵山书院,揭阳的蓝田书院、兴道书院等 。
第二类为三面环山、一面向水型 。此种环境颇为风水说所推崇,所谓“山屏水障”,“藏精聚气”,“钟灵毓秀”,为最佳吉形 。如揭阳的宝峰书院、惠来文明书院 。
第三类为依山傍水型、山水分列书院两侧 。这与风水说所谓阳宅“枕山襟水,或左山右水”亦是相通的13 。如揭阳榕江书院等属此 。
第四类为三面环水、一面背山型,外部环境以水为主 。在风水说,此种形势便是以水为龙脉的,水抱之势亦为吉形,符合“水注而气聚”的说法 。如潮阳县海门莲花峰书院 。
再次是与书院建筑朝向的关系 。
这多数是由风水理论所致 。理法以八卦、十二支、天星及五行为纲,特别重视建筑的坐向与方位 。潮汕书院建筑多为坐北朝南 。这是潮汕所处的季风带和气候带来的影响的原因,为的是向阳取暖与背风,坐北朝南本是潮人对于地理气候的适应而总结出来的经验 。可潮汕风水家对于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大加渲染,将“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等总结为“居阳背阴,谓之大吉”的风水纲要 。于是在潮汕传统建筑中坐北朝南的建置便沿袭下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