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装修,被迫过“低欲望生活”,住毛坯房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三 )


与生活达成某种妥协是人生的常态 , 居住这件事也不例外 。 按照一般的装修流程 , 毛坯房得先改造水电 , 然后泥工、木工、油工先后进场 , 最后是买家电和家具 。 要让一个毛坯房达到能住人的最低标准 , 只需要把生活的标准降低到生存——也就是满足吃喝拉撒睡就行 。 陈桥花了一天的时间研究装修怎么省钱 , 最后决定只需泥工做厕所防水 , 水电工安几个插座和水龙头 。

▲ 图 / 《我的家空无一物》剧照
这个活儿已经小到装修公司听了必定嫌弃的地步 。 好在那段时间整个小区都在装修 , 陈桥去别家串门 , 挖墙脚一样挖来两个愿意单干的师傅 , 最后水管施工、弄防水、贴瓷砖再加杂七杂八的配件 , 一共花了近3000块钱 。


做防水的师傅40岁出头 , 初中读了一半就跑出来干装修 , 现在已经在隔壁小区买了房 , 一个月收入多的时候能有2万块 , 几乎是他的3倍 。 陈桥边聊天边感叹 , 自己上大学还不如当泥瓦工 。



把生活装进毛坯房里无奈或者个性之下 , 有年轻人把住进毛坯房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

对于住在毛坯房的人来说 , 最精心布置的地方除了卫生间 , 那就是卧室了 。 孙璐仅有的能力 , 是让自己的卧室尽可能接近理想中的那个装修过的家 。 她在水泥地上铺了地板革 , 花了88块钱买了20平方米 , 这个东西本质上是塑料软质卷材 , 只是看起来很像木地板 。 怕桌子腿把地板革划坏了 , 她还在每个桌腿上绑了塑料袋 。 一个月后 , 她又花380块钱买了一个号称“睡十年都不响”的两米大床 。 又过了一个月 , 她喜欢海 , 花了60块钱买了一幅1米长的大海的画挂在墙上 。 至此 , 这个卧室对她来说有了家的意义 , 因为有了睡眠和向往 。

与陈桥或是孙璐不同 , 27岁的自由画师苏涵是真心喜欢自己的毛坯房 。 她的房子买在北京周边的河北廊坊 , 墙上刷了白色乳胶漆 , 地上铺了灰色地毯 。 客厅一面墙摆满了绿植 , 还有一面墙摆了一个5层的黑色酒柜 。

或许与她的职业有关 , 她会让自己在最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高的生活品质 。 所以要有酒、有咖啡、有阳光下的画板架 。 她和两只猫生活在这里 。 即便是来了客人 , 也可以在阳台的吧台上招待他们 。

因为没怎么买家具 , 也没铺地板 , 装修的花费加起来跟她最新款的苹果电脑的价钱差不多 。 房子也是人心的映照 。 她的生活很简单 , 画画、慢跑、逗猫 , 就跟她住的毛坯房一样极简 。

对更多的人来说 , 住毛坯房终究只是个过渡阶段 。


▲ 图 / 《俗女养成记》剧照
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的生活 , 陈桥是“艰苦” , 孙露是“将就” , 他们明白 , 自己不会永远住在这里 , 住在毛坯房的日子终究会成为往日 。 陈桥最近买了一个熨斗 , 还买了一个挂衣架 , 因为家里没有衣柜 , 衣服长期放在行李箱里都皱了 , 他不想让人觉得他整个人是皱皱巴巴的 , 尤其是从毛坯房这个“水泥洞窟”中走出来的时候 。


对孙露来说 , 毛坯房是与她同甘共苦的朋友 , 她觉得自己和这个“朋友” , 以后都能越变越好 , 而她们现在刚刚走出了第一步 。

陈桥是个数码产品控 。 他在入住毛坯房的第3个月 , 经济状况稍有缓和 , 没有更换挂在窗边当成窗帘的床单 , 而是买了一台投影仪 。 晚上关了灯 , 水泥墙壁就变成了一块120英寸的屏幕 , 这稍稍提升了他生活的幸福感 。

“再好的装修 , 关了灯都一个样 。 ”这是他总结出来的经验 。 他生活里也奉行这个原则 , “眼不见 , 心不烦” 。 周末白天的时候 , 他不会待在毛坯房里 , 会骑单车去郊区 , 一骑就是30多公里 , “骑到鸟语花香的地方为止”——那里是和都市生活、毛坯房所隔离开的一个平行世界 。 待到太阳快落山 , 他再骑回夜色中的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