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祖庙风水解析


之前几天一直在广州城里转,今天准备去佛山城里看一看,第一站是祖庙 。从广佛线地铁祖庙站D口一出来,就看到了祖庙的牌坊式门楼 。时值中午,祖庙前广场上游人很少,一株高大的大花紫薇正在盛开,格外抢眼 。

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祖庙风水解析

文章插图
祖庙前的大花紫薇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祀主为真武玄天上帝,当时称祖堂;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大修后基本形成今天规模;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祖庙风水解析

文章插图
万福台
祖庙坐北朝南,南起第一座建筑是万福台 。万福台面阔三间,单檐卷棚歇山顶,建成于清顺治十五年(1568年),当时称华封台,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改称万福台,是广东现存最古老的戏台 。
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祖庙风水解析

文章插图
万福台隔板
戏台隔板上共有6幅金漆木雕,其中“万福台”匾额上方的为“福禄寿三星”,下方为“曹操大宴铜雀台”,两侧篆书联语为“传来往事留金鉴;谱出高歌彻紫霄”;左右的4幅则为降龙罗汉、伏虎罗汉和八仙 。整座万福台被金漆木雕装饰所充斥,金碧辉煌,令人眼花缭乱 。万福台在粤剧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旧时诸多戏班每年重新组班后举行首演式的地方,粤剧名伶白驹荣、红线女、罗家宝等都曾在万福台展现过风采 。
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祖庙风水解析

文章插图
灵应牌坊
万福台北是一座四柱三门三楼歇山顶的石木牌坊,称灵应牌坊,也是祖庙的第一进 。牌坊明间正面和背面分书“圣域”和“灵应”坊额,坊额上分悬“谕祭”和“圣旨”雕龙竖匾 。“谕祭”为天子下旨祭臣下,实乃天大的荣幸 。史载,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朝廷封祖堂为灵应祠,同时建灵应牌坊 。从这个时候起,祖庙即由民间祭祀之地变成了官方祭祀场所,地位得到了巨大提升,祖庙的发展从此进入了新阶段 。
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祖庙风水解析

文章插图
锦香池
过灵应牌坊,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方池,这就是锦香池 。锦香池开凿于正德八年(1513年),初为土池;天启三年(1623年)曾在池上建起一座石拱桥;清雍正年间(1723—1735)把土池改为石池,并将石拱桥拆除 。
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祖庙风水解析

文章插图
龟蛇石雕
池中的石雕龟蛇为真武玄天上帝的象征 。以龟蛇纠缠的形象来象征真武玄天上帝源自东汉道学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 。”锦香池内有两个六角形花台,内中分别植有一株九里香树,据说树龄已经超过500年 。
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祖庙风水解析

文章插图
三门
锦香池北是灵应祠的第二进,既是灵应祠的第一道门,同时也是崇正社学和忠义流芳祠的正门,故又称三门 。崇正学社位于祖庙的东侧,又称文昌宫,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 。忠义流芳祠位于祖庙的西侧,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 。三门面阔九间,单檐硬山顶,明间和两次间辟拱券式门洞 。
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祖庙风水解析

文章插图
明间门洞
明间门楣上所悬“灵应祠”金漆木雕龙匾由明景帝题写,当中的“敕封”二字格外显眼 。明间门联“凤形涌出三尊地;龙势生成一洞天”初看不明就里,请教旁边的工作人员方知其中语意 。原来上联中的“凤形”指佛山,因为有堪舆家说佛山地势如凤,而“三尊地”则是说唐贞观二年(628年)在佛山塔坡岗曾经出土过三尊晋代的小铜佛,佛山之名由此而得 。下联比较好理解,“龙势”是说皇帝敕封祖庙,“一洞天”则是说祖庙为道教著名宫观 。据说这副对联出自明末户部尚书李待问和他的一位佃户,相关故事见于清乾隆年间东莞人欧苏的笔记《霭楼逸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