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使外将兵的将是什么意思?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11)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 。 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 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 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
常见多义词例释
按照多义词、义项、例句及篇目顺序整理

①跟从 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狼》)
②顺从, 听从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③顺着, 随着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④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⑤介词, 由 便舍船, 从口入(《桃花源记》)
⑥介词, 向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①名词, 泛指马鞭子 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动词, 用鞭子打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载(名词用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①旧的, 原来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 。 为政》)
②原因, 缘故 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③特意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④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①详细, 详尽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具有 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核舟记》)
③工具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④备, 置办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⑤同“俱”, 全, 都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九、古今异义字
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 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 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
文言文中, 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 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 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 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 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 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 。 如“河”, 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 成为河流的通称 。
(2)词义缩小 。
词义的缩小, 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 。 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 。 如“病”, 古义指严重的疾病, 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 程度减弱了 。
B.范围缩小 。 如“臭”, 古代指气味(左佩刀, 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
(3)词义转移 。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 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 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 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 。 如“颜色”, 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 。 如“去”, 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 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 。 如“鲜美”, 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 指食物味道好 。 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 词性也发生了转移 。 如“烈士”, 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 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 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 主要有三种情况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