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使外将兵的将是什么意思?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 )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 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 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 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 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 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 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 。 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 因带宾语“秦”, 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 。 名词的意动用法, 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 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 本为名词, “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 “宾客”就活用作动词, 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形容词的意动, 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 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 活用作动词, “异之”就是“以之为异”, “认为这事奇怪” 。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 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活用之后, 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 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 。 如“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 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 就活用为使动, “使体肤经受饥饿” 。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形容词带上宾语, 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 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 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 本是形容词“寒冷”, 因其后带宾语“骨”, 意为“使骨寒”, 成为使动 。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带宾语,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 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 因其后带宾语“牛”, 意为“使牛出汗”, 成为使动 。
常见词类活用例释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但微颔之(《卖油翁》)“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
2.每至晴初霜旦(《三峡》)“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
3.驴不胜怒, 蹄之(《黔之驴》)“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
4.妇抚儿乳(《口技》)“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
5.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
6.其夫呓语(《口技》)“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
7.会宾客大宴(《口技》) “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
8.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 。
9.人恒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
10.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
11.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腊”转化为动词“风干”, 这里译为“把……晾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