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家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民歌土家族的民歌是文学和音乐混合的产物 , 用来表达感情 , 有很好的抒情效果,丰富了土家族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是一种语言艺术 。
那么,在土家族文化中,土家族民歌具有什么特点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位于中国东西结合部的武陵片区,是一块民间艺术的沃土,土家族苗族民歌以其悲壮豪迈,慷慨低回,自由洒脱的旋律,越过几千年历史,成为渝东南的骄傲 。
这里是块较闭塞的地方,但这里的歌声却那么优美,那种激情,一定会让你激动和感慨,请热爱这片土地吧,我们的民族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
土家族的民间歌曲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与儿歌、风俗歌等5种 。山歌:土家族山歌在语言上有土家语山歌和汉语山歌两种;在声腔上有高腔和平腔之分;在结构上有“一声子”、“三声子“、“四句头”、“五句子“之别;在内容上有情歌、古歌、礼仪歌、生活歌、苦情歌等 。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歌、合音锣鼓、挖土歌等 。
劳动号子:土家人世居武陵山区和酉水、澧水两岸,拖木运料,撬岩抬石 , 行船驾舟等,在劳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 因而行船号子、拖木号子、岩工号子最为流行 。
摇儿歌与儿歌:龙山的坡脚、保靖的普戍流行用土家语唱的摇儿歌,曲调由上、下句组成 , 节奏平稳 。普戍县的摇儿歌有羽调式和征调式两种 , 旋律多级进下行 。
风俗歌:有哭嫁歌、孝歌、摆手歌等 。
2、土家族的节日风俗土家族节日习俗:过年、赶年、过月半 。
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将祖先祭祀日称为“过年” 。但时间,因姓氏、宗支、地域而异 。过族年,要在祠堂里举行祭祖仪式,先祭土王,再祭本族祖先 。祠堂里,整日鞭炮不断 , 铁铳轰鸣,号角声声 。祭祀毕,游乡串寨,走亲访友,对歌宴客,长达三、五日之久 。
土家族的春节,比汉族提前一、两天 , 甚至提前六、七天,称为“赶年” 。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 。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将肉切成 , 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 , 合煮一锅 。“年饭”做好,先祭祀祖先 。怀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护佑 。团年时,先给果树和犁铧、鸡舍等喂饭,给碓、锄等贴“压岁钱”,以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瓜果丰硕、财源兴隆 。
土家人重视过月半 , 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 。过月半的主要活动是祭祖 , 以纸钱封包,写已故亲长名字,焚于户外,并杨声呼名哀悼 。建国后此类迷信活动逐渐消失,但农村群众依然重视过月半 , 已相沿成习 。
3、土家族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期间 , 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 。摆手舞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 , 节奏鲜明,动作优美 , 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土家族(土家语:Bifzivkar)是中国传统少数民族之一 , 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 。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 拥有毕基语和目兹语两种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其传统宗教为傩道教 。
4、土家族敬酒歌歌词赏析,汉语对照很多人都知道,在喝酒的时候,总是会让气氛变得很好,所以这时候如果有人带头唱歌,那更是带上了另一种高潮 , 那么关于土家族文化,有哪些敬酒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土家族敬酒歌歌词赏析 。
- 时代意义深远的湖北汉川善书文化
- 吹糖人是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三星堆是哪个朝代的文化
- 古希腊文化的艺术:古希腊音乐的繁荣
-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要求
- 健康养生文化:改善睡眠的方法
- 水文化
- 令人回味无穷的厦门饮食文化
- 码头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 极具特色的裕固族民俗风情文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