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令人回味无穷的厦门饮食文化厦门作为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早就已经声名海外 。不论初夏秋冬,每天来到厦门的游客都是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就更是人山人海 。而来厦门的游客并非全部奔着厦门的景色而来,也有许多游客是被厦门的美食所深深吸引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厦门文化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吧 。
自唐代中原人民移居厦门起,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外乡人”来厦定居 。他们来厦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饮食文化 。如郑成功扩大对外贸易、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乃至厦门沦陷 , 西方和周边国家的饮食进入厦门 , 与本岛盛产的蟹、虾、鱼、贝相结合,形成了厦门独有的多元化美食 。
唐宋以来,随着泉州、厦门等先后对外通商,各地烹饪技术也相随传入,使厦门吸收了各地菜系的精华,并逐渐形成了以闽南口味为主体 , 兼有台湾风味的厦门菜 。它素以用料广泛、取料严谨、制作精细、烹调考究、风味独特而着称,尤以巧烹的海鲜佳肴见长 。
厦门的饮食文化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一、厦门家常食俗
厦门民间,家常的主食以大米为主,一般是早晚稀饭,中午干饭 。过去贫穷人家米不够 , 常将地瓜掺在稀饭中煮 。有的还将地瓜切成片和签,晒成地瓜干或地瓜签 。可以掺在饭中煮,也可以单独和水烹煮,再加些糖,成为美味可口的地瓜签场 。
二、年节筵席食宿
平日十分节俭的厦门人,到了年节或婚丧喜庆或亲朋迎来送往,就一反常态 , 大操大办,摆出十分丰盛的宴席 。一般都要十二道菜,而且要“头尾甜”,即首尾要有两道甜点 。预示有始有终 , 永远甜美 。有的人家经济不宽裕,到了这时,咬咬牙也要摆出十二道菜,叫做“输人不输阵” 。却也有一句俗话嘲讽:“十二碗摆,没一碗成材(像样) 。”
三、素食和药膳
厦门曾经有许多寺庙庵堂,和尚和尼都做得一手好素菜 。早年更有一种“斋教”流行,一些虔诚的善男信女,为了表示自己的心诚,更为了“诚则灵”,也往往吃起斋来 。长年吃斋,连锅勺都要同吃荤的家人分开的 , 叫做“吃长斋” 。
更多的是早晨一餐不吃荤,曰“吃早斋” 。还有的三、六、九吃素 , 曰“吃花斋”;有的一月中十天吃素,曰“吃杂斋”;有的是一天吃两顿素,晚上才开荤,曰“吃二斋” 。总之 , 花样很多,吃各种各样斋的人也确实不少 。
四、厦门小吃
小吃是厦门食俗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不仅由于厦门小吃体现了厦门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其品种的丰富多样,全国罕见;也不仅由于厦门小吃的风味独特 , 令人难忘;更因为对厦门人来说,小吃既可是点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 。没有一个厦门人不吃小吃,它已经深深溶于厦门人饮食习俗之中 , 成为一种偏好,一种习惯,一种民风 。
厦门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着浓厚的闽台特色,以清淡鲜嫩见长 。特别是小吃 , 乡土风味浓烈 。“新南轩”、“好清香”、“黄则和”、“吴再添”等老字号,至今门庭若市 。
如今这些小吃均上了星级饭店的餐桌 , 最突出的要数“好清香”的“九拼盘”了,把九种名小吃置于九个特制的盘里,拼成一朵盛开的鲜花 。面线糊是家庭便餐,可如今,它成了宴席的头道菜肴 , 且特有厦门的地域特色 。面线糊伴着葱油花,喝出了厦门美食的独特文化,喝出了闽南风情 。
“素菜”也是厦门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厦门素菜与其说是吃东西,不如说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 。它的菜名往往非常雅致,如“半江沉月”、“南海金莲”等 。据说1962年,郭沫若先生来到厦门畅游南普陀寺之后品尝素菜,当时有一道传统汤肴,以面筋、香菇为主料,烹制技术颇为讲究 , 呈桌时面筋、香菇在汤碗中列为半月形状,汤漫其上 , 口味独特鲜美,但长期以来都俗称“面筋香菇汤” 。
- 令人感动的父爱的故事
- 令人赞不绝口的男生签名
- 是你给我无穷的力量是什么歌
- 令人惊艳的微信状态文案 微信状态文案别人可以看见吗
- 令人喷饭出自于哪个典故 令人喷饭出自苏轼
- 酱大棒骨,这样做才能让你回味无穷!
- 谁是这个明星头像女?漂亮的外表下隐藏着令人惊叹的霸气!
- 红烧牛肉的绝佳搭配,让你回味无穷!
- 表示回味的词语
- 令人不齿是什么意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