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注解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及翻译

尊敬的网友们好!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论语学而第一原文及翻译”的核心内容以及“论语学而第一注解”的相关信息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请往下看 。
学而第一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人不知 , 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 ,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 , 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 我却不怨恨 , 不也是君子吗?”
这是《学而第一》 的开篇 。 这里有这么一个语境:孔子在传播“道” , 即仁道 。 学仁道 , 要经常复习 , 经常和人探讨 , 哪怕说得不很准确 , 也不要责怪 。 后人可以将道理延伸开 , 无论学什么 , 都要勤于复习 , 乐于交流和表达 。 孩子对问题见解比较肤浅 , 我们要以鼓励为主 。

论语学而第一注解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通“悌” , 尊敬兄长为悌) , 而好犯上者 , 鲜矣;不好犯上 , 而好作乱者 , 未之有也 。 君子务本 , 本立而道生 。 孝弟也者 , 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 , 尊敬兄长 , 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 , 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 , 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 , 根本建立了 , 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 , 这就是长辈仁的根本啊!”
这段话一言以蔽之 , 就是百善孝为先 。 有了孝 , 就有了家庭秩序;有了家庭秩序 , 就有了社会秩序 。 母慈子孝 , 至今仍然是文明和谐家庭关系的象征 。
【原文】 子日:“巧言令色(1) , 鲜矣仁 。 ”
【注释】 (1)令色:令 , 好、善;色 , 脸色 。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 , 一副讨好人的脸色 , 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前一句教我们有言必行 , 喜欢说好话、轻易许诺人的 , 不是个有仁德的人 。 比如有人喜欢说“改天请你吃饭” , 几年下来也没请过 , 你信任这样的人吗?第二句话是让我们多反思自身 , 是否真诚待人?是否坚持学习?
论语学而第一注解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 , 敬事而信 , 节用而爱人 , 使民以时 。 ”
【注释】
道:一本作“导” , 作动词用 。 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 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 , 即诸侯国 。 使民以时:时指农时 , 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 , 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 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 诚实无欺 , 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 , 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
【原文】
子曰:“弟dì子入则孝 , 出则悌tì , 谨而信 , 泛爱众 , 而亲仁 。 行有余力 , 则以学文 。 ”
【译文】
孔子说:“后生小子 , 在父母跟前 , 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 , 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 , 诚实可信 , 博爱大众 , 亲近有仁德的人 。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 , 还有余力的话 , 就再去学习文献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