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何令通隐身婺源修道的路径,我去了灵山 。当年,他在江湾人江文采资助下建造的碧云庵,早已成了废墟,留给我的只有蓬勃的茅草与荆棘 。不可思议的是,他在灵山修道的四十年里却为婺源,乃至徽州留下了一个个堪舆“杰作” 。比如:婺源江湾、济溪,安徽宏村等,都是他卜居与规划的 。时光,可以流逝掉许多事与物 。而行走在这些村庄,我依然能够看到青山依旧,碧水长流,依然能够在粉墙黛瓦间感受到理想家园的温暖 。
四
詹盛从庐源走进青山环抱的庆源,“见其宅幽势阻,外隘中宽,不减太行之盘谷、武陵之桃源,乃慨然曰:真隐者之所居也 。于是,舍庐故址,于唐广德年间遂谋卜筑而徙居之,因号其地曰小桃源 。厥后子孙日以蕃衍,基业富饶,遂世居之 。”(《庆源詹氏宗谱》)
那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事了 。
庆源村不仅讲究风水择地,规划建设还择山选水 。最初,桃溪的河道是在村庄西面山脚的,而庆源村是个船形的村落,水从“船”边过,就意味着“船”已在河岸上搁浅了 。
搁浅了的村庄,还能有多大的发展?
破解搁浅的办法就是人工改道,让河道从村中“破肚”而过,这样,溪水始终从“船底”流过,村庄就不会搁浅了 。即便有再大的水,只会让船行得更远 。事关人丁兴旺、村庄发展的大事,村里人谁敢怠慢呢?
而那棵作桅杆的银杏,也就是当时种下的 。有了这样的桅杆,船形的庆源村能不扬帆远航兴旺发达吗?明代翰林大学士詹养纯、武将詹天表、清代进士詹轸光,以及有谱可查的抚台、知府上十人 。民国时期,村里还走出了两位驰名中外的富商巨贾:詹福熙在上海垄断上海照相器材市场,成为沪上大亨;詹励吾在中缅公路开凿之际,垄断了生活、建材物资的供应,他为向母亲尽孝道,耗巨资在村里建造了中西合璧的“百寿馆”——敬慎堂……
秋分过后,我眯着眼坐在庆源水街的路亭里,阳光从高耸的千年银杏滤下来,恍惚,迷离,投在潺潺的溪水里,宛如幻境 。
类似庆源村的船形村落,还有王氏卜居在思口的漳村,全村有八大石缸,却没有一口水井 。船形的村落忌讳挖井,一旦挖井就寓意村运漏了 。而船形的漳村,扬帆的桅杆是村中的香樟树 。
漳村宛如风烛残年的祠堂,始终衔接着村中王姓宗族的记忆 。南宋末年,自王寿泗从浙源卜居漳村,先后出仕三十多位,有十位文士著作传世 。其中,乾隆时官至太仆寺少卿、通政司副使的王友亮,给村庄增添了神秘的传奇色彩,他有《双佩斋文集》《骈体文》等十三卷著作,并收入《四库全书》 。而录自漳村王氏宗祠的联文——“经济文章,曾幸广乡崇世祀;孝友信义,早从大宋著芳声”——应是漳村历史文化的最好注脚 。
五
古时,“建立村庄之际,乃依堪舆家之言,择最吉星缠之下而筑之,谓可永世和顺也 。”婺源人朱熹如是说 。
有业内人士曾对《中国风水》一书作过统计,明清时期有风水名家二十六人,婺源籍就占了九人 。其中,游朝宗、游克敬、江仕从等不仅名声在外,婺源许多村落的卜居他们也功不可没 。
事实亦是如此 。
在徽州六邑之一的婺源,先人选址建村,主要就是选山择水 。首选的地方必然依山傍水,或者是面水临山,有了山有了水,村庄就有了来龙与去脉 。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婺源人从选址到建村都把风水贯穿了活动的各个过程,因而趋吉避凶也就成了人们“卜居”的终极目标 。
风水学中“山厚人肥,山瘦人饥;山清人秀,山浊人迷;山驻人宁,山走人离;山勇人勇,山缩人痴;山顺人孝,山逆人亏”等对山形吉凶的评判,就成了理想村落的选址标准 。而对水的选择,除了有财富的象征意义之外,想必是出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 。
- 风水东南西北口诀 西北方位风水摆件
- 门对门风水化解 开门的方位风水
- 厕所在哪个方位风水好 风水最好的坐向
- 室内鱼池养鱼好不好 室外鱼池建在什么方位风水好
- 房间方位风水 房间里的方位风水学
- 安床方位风水安床的正确方位图解
- 八个方位是 家居风水西南方对女人的重要
- 石井在哪里 井的风水方位
- 厕所在哪个方位风水好 看风水如何定方位
- 房间风水旺财 商业风水方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