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号 探索者号卫星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 。
从1970年4月24日至今,超过300次航天发射,将5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中国航天的成就举世瞩目 。
现在中国拥有由通信、气象、导航、高分、空间科学等各类卫星组成的卫星大家庭 。这些“高大上”的中国卫星都有什么本领?和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

探索号 探索者号卫星

文章插图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 。资料图
通信卫星:看电视、上网都靠它
说起通信卫星,人们并不陌生 。这个卫星家族,就好像空中信使,收集来自地面的各种“信件”,然后再“投递”到另一个地方的用户手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1988年发射的东方红二号甲是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的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有4个C波段转发器,可以传输4路彩色电视信号和2400路双向电话 。通过东方红二号甲卫星,全国有几亿人通过数千个地面接收站收看电视节目,大大改善了我国的通信和广播电视传输条件 。
从“东方红二号”开始,通信卫星的传输速率在不断提高,也为人们提供着一代一代升级的服务 。我国基于东方红五号平台最新研制的实践二十号卫星,传输速率达到了10Gbps,这也是目前世界在轨验证得到的最高传输速率 。
探索号 探索者号卫星

文章插图
实践二十号卫星于2019年12月27日随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于2020年1月5日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后,开始进行在轨测试 。
通信卫星一般采用地球静止轨道,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约3.6万公里处 。从地面上看,卫星像挂在天上不动,这就使地面接收站的工作方便多了 。由于位置高,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比其他通信方式更可靠,特殊情况下甚至是唯一的通信手段,重要性不言而喻 。
北斗导航卫星:让你不再迷路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先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和欧洲伽利略系统后,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作为后来者,“北斗”直到2000年才开始拥有由两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卫星组成的“双星定位系统”,这就是“北斗一号”,开始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2003年,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升空,“北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
2004年,“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启动 。到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发射组网 。“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
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启动;到2018年底,完成19颗卫星发射组网任务,“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向全球提供服务 。2020年3月9日,第29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成功 。至此,“北斗三号”收官只剩下最后一颗星,距离大功告成只差临门一脚 。“北斗三号”系统继承“北斗”有源定位服务和无源定位服务两种技术体制,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用户还可享有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 。
探索号 探索者号卫星

文章插图
北斗导航卫星示意图 。
2020年4月4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如期抵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准备就绪,这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组网即将收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