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寻龙脉图 周口风水龙脉在哪里


映象网讯(记者 金江涛 实习生 丁阳光 于晴)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故事,或是辉煌、或是衰落、或是繁荣、或有遗憾……皆是这个城市独有的文化回忆 。周口,三川交汇、因水而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重地之一 。从明清时期的漕运重镇到如今冉冉升起的“中原港城”,周家口经历沧桑巨变,记者希冀用笔锋描绘周口文脉,溯源周家口,还原一个生动鲜活的“周家口” 。
曾有诗人说过,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运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伟大文明皆孕育于奔腾不息的河流旁 。伦敦塔下的“母亲河”泰晤士河,孕育出古典贵族的英伦气质;纽约哈德逊河承载几代人的“纽约梦”,为大都会注入活力和魅力;塞纳河过境法国数城,孕育并点亮了巴黎的璀璨华灯……人类自古逐水而居,循迹中国城市最早的发源地,皆出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华夏历史,以水为脉、临水而兴,造就了一座座生机盎然的城市,周口这个三川交汇之地自然也不例外 。
三川交汇逐波生埠
“沙颍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从古至今,一直滋润着周口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 。在这里,伏羲文化、道家文化、农耕文化、漕运文化孕育发芽,开枝散叶,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我们要为家乡周口感到骄傲和自豪 。”谈起周口的历史,周口市博物馆馆长周建山滔滔不绝 。在他看来,周口这座城市位居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之地,因水而起,因水而兴,由渡得名,得天独厚 。原先只是一荒郊野渡,因有一户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摆渡,因而称之为“周家渡口” 。

风水寻龙脉图 周口风水龙脉在哪里

文章插图
据商水县志记载,明朝永乐二年,为满足沙颍河两岸商贾往来需要,经商水县衙批准,一周姓人家向官府交了五百串钱,承包了摆渡业务,就用自家木船在南岸的子午街附近来回摆渡,时间久了就形成一个渡口,称“周家渡口”,后来就简称“周家口” 。这一叫,竟叫出了后世漕运重镇的数百年荣光,“周家口”从此得名 。
风水寻龙脉图 周口风水龙脉在哪里

文章插图
有河才有镇,逐波而生埠 。自明初始,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周家口”成了长江经淮河北上进行流通的重要码头,是西北与江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 。依托京杭大运河,三川交汇之地的周家口成为南北的“中转站”,如一颗镶嵌在沙颍河畔的明珠,耀眼夺目 。
周家渡口万家灯火
采访时,周建山馆长还综合《明史·食货三》、《明史·地理志》、《大明会典》、《陈州志》等文献资料讲述了周家渡口新生后的发展历程 。从永乐年间的明成祖朱棣迁都,到明朝开辟自江南淮安经周口、朱仙镇、天津至北京的中原水陆联运,周口漕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
明清时期,周家口因漕运而兴盛 。西联秦晋、北达燕赵、南通江楚、东达淮扬,经济发达而迅速崛起,“漕运之都”的地位由此确立 。最盛况可用明翰林大学士熊廷弼在《过周家口》中“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一诗来形容 。夜晚如南京城的浦口,白天像汉口一样千帆云集,可见当时周家口贸易之鼎盛 。
风水寻龙脉图 周口风水龙脉在哪里

文章插图
清乾隆《淮宁县志·河渠图》
清朝时,康熙移设周家口,统管全镇市面,周家口遂成繁荣市镇 。雍正升陈州为府,并添设粮捕水利通判“驻扎周家口”;乾隆年间,周家口趋于鼎盛,已开辟十六个渡口,沿岸百舸争流,首尾相衔 。截止到清道光十八年,周家口山陕商人中仅有名号可考者,就有坐商164家,行商320家,周口全镇商人商号数量达1500至2000家,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以此可一窥当年周家口的商业盛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