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1、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
2、民事诉讼法的任务,系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保护当事人行驶诉讼的权利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用以维护自己民事权益的重要手段 。
保障人民法院正确、合法、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 。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确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教育公民自己遵守法 。民事诉讼法在保证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同时,还担负着教育当事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任务 。
完成上述四项任务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的,即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秩序顺利进行 。
3、民事诉讼法的反诉什么时候提出司法实践中,一般倾向最好是在答辩过程中提出,最迟也应在一审法院庭审辩论结束后提出 。因为反诉提出时,庭审辩论尚未结束,原告还有反驳的机会,并可以申请延期审理 。否则,要是庭审辩论结束以后提出反诉,必然重新进行诉讼程序 , 也会造成一些重复劳动,拖延本诉的审理 。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 , 可以合并审理 。
4、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是什么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从其在法律体系地位来看,其地位仅次于宪法,与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一样,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
2、从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来看,它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其他法律部门不可取代的 , 也决定了民事诉讼法属于独立的部门法 。
3、从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内容来看,它主要规定的是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 以及用来保证这些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的诉讼制度和程序,这表明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 。
5、民事诉讼法的特征民事诉讼法有如下特征:
1、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 。它调整的是民事诉讼关系和民事诉讼活动,这种调整对象是特写的 , 是其他部门法无法调整的 。
2、民事诉讼法是民事诉讼的程序法 。民事诉讼法是关于民事诉讼活动时应遵守的法律规定 。主要内容是民事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 以及保障民事诉讼主体诉讼权利和落实诉讼义务的规定 。
3、民事诉讼法具有广义性 。民事诉讼法的广义性是与民事诉讼的广泛性相适应的 。由于民事诉讼广泛适用于民事、经济、劳动争议、专利、商标、海事、债务催偿和法律规定的其他特殊类型的案件 。因此民事诉讼法也就广泛地适用于民事诉讼范围的各类案件的诉讼 。
4、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的特有性 。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这是由民事活动本身所决定的,这也是与其他诉讼法律相比较的最明显的特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