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而学与孙权劝学的异同

1、炳烛而学与孙权劝学的异同不同之处:
劝说对象不同:孙权劝学是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是领导对下属的劝说 , 炳烛而学是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学习而进行劝告 , 是下属劝领导学习;劝说方法不同:孙权是通过亲身经历来劝说的;而乐师是通过比喻来劝说;劝说原因不同:前者是因不愿意学而被劝学 ,下属的学习是被动的,是在不想学的时候被劝说;而后者是因担心没有信心而被劝学 , 领导的学习是主动的,是在想学但犹豫的时候被劝说 。相同之处:
这两个词讲的都是劝对方学习的故事;最后两人都通过努力劝说成功 。
2、孙权劝学的翻译1、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 , 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
2、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 , 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
3、孙权劝学的作者介绍1、司马光,生于1019,死于1086,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涑水乡人 , 生于光州光山 。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进士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
2、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英宗命设局续修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
3、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 , 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 , 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 。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成书 。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 。
【炳烛而学与孙权劝学的异同】4、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 , 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