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孩写《小日本》则是另一种情形 。小说写的是一个秀芝的姑娘,带着一个始终不肯对人倾吐的感情被迫嫁人,最后抑郁而死 。这篇小说是么来的呢?据作者介绍:“有一天,我回家探亲,在海滨公园处,母亲指着前边一个卷毛的男孩对我说:”那是你的同学小日本,恋着他的女孩子很好,只是病死了 。死得极惨 。‘母亲深重的一声’极惨‘,立刻有一下震动穿过我的身体 。我拉住母亲,要求她讲述《小日本》中的一些事 。那’极惨‘的女孩子不肯结婚,不肯向任何人诉说心中的感情,使得人生的枯荣顷刻间都变得淡化起来——女孩虽然已经’极惨‘地死去,但是,她那因为极其孤独而又极其脆弱的灵魂,却因此而更加执着、更加真诚、更为膨胀着生命的活力 。“
从作者的介绍可以看出,生活中最初始的感受,并不具有矛盾错位,它还是一个单一混沌的感受:女孩子带着不肯倾吐的内心秘密死去 。只是在作者了解到有关事情后,加入了自己的思想、评价,才将它改造成一个包含矛盾错位的意象实体:“极其孤独而又极其脆弱的灵魂,却因此更加执着、更加真诚、更加膨胀生命的活力”——在这里,作者将单一、单纯的感受,加工改造成了矛盾错位,从而使它获得了微型小说的特质 。作者获得这个聚焦点后、作品的内核、灵魂也就确定下来了,作者进一步的工作,就是将这个意象实体完形化,通过情节的前后延伸,将这个意象实体生动、完整的再现出来 。
作家林斤澜谈到小说创作时说:“按我的学习体会,小说构思大体是这么一条路:你从生活里积累了一些东西,从中找到一个‘核’……”有了‘核’以后,还要回到生活里去,在生活中寻找哪些肉适合长在这个核上,哪些不合适,这个核不是所有的肉都能长上去的,楞把它搁上去,就是贴上去的,是活不了的 。“林斤澜的话,可以说是对微型小说构思的很好说明 。所谓”完形“,也就是依据生活,进行合理想象,让”聚焦点“长出合适的”肉“来 。
三、要善于将聚焦点“凸现”出来写微型小说,不仅要捕捉聚焦点,提炼聚焦点,而且还要善于将聚焦点强化出来 。如果将聚焦点散落、湮没在整篇情节之中,小说写出来,将全无精彩之处 。有些习作者,其构思不错,写出来平平,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得将聚焦点强化出来 。
要将聚焦完美地表现出来,让它照亮全篇,照亮读者的心灵,首先要做到的,是在构思中始终不要忘记着这“点”,始终要以这个点为中心 。作者一方面要由这个“点”,生出许多的枝枝桠桠,另一方面,许许多多的枝枝桠桠,又要投射、关注于这个“点”,万川入海,绿叶扶花 。
微型小说的凝焦点,常常表现为某个核心细节 。在微型小说中,这个核心细节不是局部性的点缀,而是全局性的艺术枢纽 。在整个小说结构中,它是中心细节,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它又是高潮细节 。它是凝结全篇小说情感的焦点,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 。如果撤了它,整个微型小说就不复存在 。因此,在衍化其他情节和细节时,必须以它为基点,就像滚雪球一样,不论如何的滚动,始终不离开它的内核 。
要把聚焦点完美地表现出来,还要懂得运用一定的情节技巧 。我们通常运用的,有对比、渲染、突转、夸张、巧合、重复、照应、设置悬念等 。每一技巧的成功运用,都可能使小说的聚焦点在一瞬间凸现出来 。例如孟伟哉的《插图》,写父子之间互相画像 。儿子把父亲画成脑袋很小,身子很大,标明这是“父亲思想史插图之一” 。父亲看后画了“儿子的成长史插图之一”,把儿子画成大大的脑袋,铅笔样的身子 。这篇小说的聚焦,就维系在两幅画的对比上 。又如路东之的小说《!!!!!!》,写的是两个孩子在老树下做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 。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 。”单看这个片断,很难知道作者在说什么 。可是作者将这个片断一再重复,重复到第六次时,作品的意味就一下升华了: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最习以为常的游戏后面,有着某种愚昧而不合理的东西 。我们看到了儿童天性的被扼杀,甚至从中体会出民族传统中的隋性气质所形成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情节技巧之于微型小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一些重要而巧妙的情节技巧,几乎构成了整个微型小说的本身 。写微型小说,应该熟谙这些情节技巧 。
- 怎样才能生一个聪明宝宝?
- 客厅朝东户型 朝东房子的风水如何
- 请的水晶阵不用了如何处理 怎样破坏水晶风水阵
- 想拍美美的婚纱照,婚纱礼服该如何选择?
- 什么样的书能结合肺炎疫情写下小学生读后感?
- 年度目标、月度目标及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到日计划如何做好清晰的计划?
-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被所有人都喜欢的人?
- 孕妇在孕期如何胎教可以让宝宝更聪明?
- 如何学会珍惜眼前人?
- 如何把蓝底的照片变成白底的照片 如何将照片的蓝底换成白底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