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天枢作用 天枢如何针刺

天枢,又名长溪,长谷,谷门,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发,天枢之枢,是指枢纽而言,本穴位居天地二气之间,为人气所从 , 通于中焦,有斡旋上下,职司升降之功,为天地之气升降出入的枢纽,故而得名 。下面来看看针刺天枢作用 。
针刺天枢作用
天枢属大肠募穴 ,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喻穴居人身上下枢要之处也 。该穴具有疏调大肠 , 调中和胃,理气健脾,扶土化湿之功 。用于治疗呕吐,食不下,腹痛,泄泻,痢疾 , 绕脐痛,腹胀,肠鸣 , 水肿,月经不调,闭经 , 产后腹痛,小儿消化不良诸症 。
天枢如何针刺
取穴:仰卧,脐中点水平外侧,脐旁2寸取穴 。
进针方向:从腹侧向背侧直刺与腹前壁成90° 。
进针深度:直刺1-1.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10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
【针刺天枢作用 天枢如何针刺】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胀感 , 并可向同侧腹部扩散 。
天枢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浅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脐周围静脉网 。深层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吻合支,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
天枢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下脘,梁门 , 璇玑,腹结,梁丘 , 上巨虚,针刺平补平泻法,消食导滞,治疗食滞胃肠之绕脐痛 , 腹胀,呕吐,不嗜食 。
2.配二间,上巨虚,大肠俞 , 针刺泻法,理肠导滞,治疗积滞内停之腹痛肠鸣,或腹泻,或便秘,或里急后重 , 下利不爽 。
3.配风池,合谷,中脘 , 足三里,阴陵泉,针刺泻法 , 至阳穴针后加灸,散寒化浊,和胃止泻 , 治疗寒湿中阻滞脘闷腹痛,肠鸣泄泻 。
4.配曲池,上巨虚,大肠俞 , 关元,针刺泻法,针灸兼施,温经散寒,和肠止泻,治疗感受寒邪或内伤生冷不洁食物之腹痛,腹泻 。
5.配下巨虚,合谷 , 足三里,公孙,合谷针刺补法,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 , 调肠止泻,治疗脾虚湿盛泄泻 。
6.配中脘,足三里,肝俞,行间 , 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健脾止泄,治疗肝郁脾虚泄泻 。
7.配中脘,足三里,脾俞 , 关元俞,针刺补法 , 健脾和胃,益气止泻,治疗脾胃泄泻 。
8.配肾俞 , 命门,关元,针刺补法,针灸兼施,温补脾肾,止泻,治疗脾肾阳虚泄泻 。
9.配合谷,曲池,腹结 , 上巨虚,支沟,阳陵泉 , 针刺泻法,泄热通腑 , 治疗热结便秘 。
10.配支沟,足三里 , 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畅气机,治疗气滞之习惯性便秘 。
针刺天枢注意事项
1.本穴忌深刺,若深刺则针尖克穿过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腔而刺中小肠 。
2.本穴对孕妇禁针,禁灸 。
3.因腹部柔软,弹性较大,进针时要严格掌握进针力度,对于皮肤粗糙坚硬的患者 , 施以粗针,因不易进针 , 容易加大进针力度,针尖突然穿透皮肤,但力度未减,使针体进入体内过深 。应缓慢下针,不可大幅度提插捻转,太强刺激,以防刺伤肠管 。
4.忌火针深刺,由于天枢穴深部为小肠 , 若火针针刺过深,可损伤小肠,造成肠穿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