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湘菜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二 )


2、锅内倒入适量色拉油,油温不需要过高,将刚剔下的鱼骨放入 , 两面都要煎透,然后将鱼骨放入锅内炖一份高汤 。
3、鱼片中洒入胡椒粉、盐、生粉和黄酒并用手揉捏,使其更入味 。
4、煮上一锅水,开后将鱼片倒入,稍稍翻几下鱼片发白就可以捞出 。
5、将粉丝放入鱼汤内煮开,倒入清水和豆芽煮一会儿,让食材充分吸收鱼的鲜味 。将煮好的鱼片、豆芽都倒入盘子里备用 。
6、锅内倒入适量色拉油 , 油温升高后将红椒、花椒都入油炸一会儿 , 直到香味溢出,再浇到鱼肉上即可 。
4、湘菜的个性及其特色湖南地处湘江流域水源充沛 , 湘菜文化永远都是湖南向世人展现的名片 。大多数人都把辣作为湘菜文化的个性 , 但这并不完全对 。湘菜的菜式中有很多有名的菜系 , 例如:麻辣子鸡、洞庭腊野鸭条等 。接下来就由小编我为大家讲解湘菜的个性及其特色 。
【浅述湘菜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湘菜的个性,通常被认为是辣,但并不全对 。其实,只说辣并不完全,因为辣通行于中国西南地区 , 但他们的辣又不尽相同:四川是麻辣,贵州是香辣,云南是鲜辣 , 陕南是咸辣,湖南则是酸辣 。这酸,不同于醋,酸而不酷,醇厚柔和 , 与辣组合 , 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味 。尤其是农村、山区的百姓家中的家常菜,简直是不可一日无酸辣的 。湖南着名的风味菜点有:东安子鸡、腊味合蒸、组庵鱼翅、冰糖湘莲、换心蛋、吉首酸肉、红椒腊牛肉、发丝牛百页、和记米粉、德园包子、姊妹团子、火宫殿臭豆腐等 。
特色菜
麻辣子鸡:麻辣子鸡是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正宗湘菜名肴之一,有“有吃麻辣子鸡就有吃湘菜”之说 。麻辣子鸡取料用半公斤左右的当年子母鸡,取出内脏,砍去头爪,剔掉骨头,然后切成方丁,先入油锅氽炸 。再佐以辣椒、花椒子、绍酒、黄醋等急炒 。
苗家酸鱼:酸鱼是凤凰苗乡独步天下的宴中名菜 。苗家人有稻田养鱼的传统 , 到秋收八月,主人就把田水放干捉鱼,除了拿部分到墟场上卖,大多数都洗净破肚 , 取出内脏 , 在盐、辣子粉末、五色大料为主料制成的料汤中浸泡两至三天 , 再用糯米粉或苞谷粉撒在上面,放入窖坛盖好,再把坛口水盘注满水,十五天左右即可拿出食用,可煎、可炒、可生吃 , 口味别具一格 。只要常年保持坛口水盘不干涸,酸鱼可保存一至二年 。
洞庭腊野鸭条:洞庭湖地区着名风味 。洞庭湖盛产野鸭 , 腊制为当地独特技艺 。洞庭腊野鸭条以薰腊野鸭为主要原料,去骨切成条块 , 伴以水芹、生姜、精盐、芝麻油等佐料 。菜肴柔中带韧,香味浓郁 。
腊味合蒸:腊味制品在湘菜中广为使用,可作冷盘 , 也可作各式腊味菜肴,其味柔韧不腻 , 咸香可口 。腊味合蒸是取腊鸡肉、腊鲤鱼、腊猪肉等合于一钵,加熟猪油、肉清汤、味精、豆豉、干椒蒸熟即成 。此菜因鸡、鱼、肉三味合一,而更加鲜美 , 是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的佳肴 。
乘火麒麟:乘火麒麟是由传统湘菜"糖醋脆皮鱼"发展创新而成,它以3斤左右的鳜鱼或鲤鱼为原料,加工成糖醋脆皮鱼 , 在加工时注意体形 , 使之象麒麟,置之盆中 , 浇以烧酒 , 上席时点燃,鱼周发出蓝色火焰,宛如麒麟喷火 , 四座皆惊,象征吉祥如意 。此菜构思精巧,造型奇特 , 而且昧鲜色美,酸辣甜脆 , 常为接待贵宾的压席菜 。
口蘑汤泡肚:将肥猪肚肚尖切成鱼肋形,用酒盐浸妥,氽入滚开毛汤中断生 , 捞入盘中,复将原汁鸡汤烧开,放入口蘑、菜心等,一齐上桌 , 在桌上将肚尖倒入鸡汤,即汤泡肚 。汤鲜肚脆,清香爽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