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望 三国野望五丈原



战国野望 三国野望五丈原

文章插图

该评测游戏由今日头条提供
前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临江仙》杨慎
你是否也会像我一样,当看到上面这一行文字的时候,心中就会默默地响起这熟悉的旋律?
是的,上面这一段文字不仅仅出自于我国明代文学家,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 。甚至是作为1994年播出的《三国演义》主题曲,被人们所熟知 。
在这千余年的传颂中,三国这两个字蕴藏了太多太多的含义 。现如今,依托于三国基础之上衍生出的文化产物,诸如:小说、评书、戏曲、影视、游戏、动漫等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
它是国人心目当中无可替代的文化符号,亦是我们打小就深埋在心中对于三国时代深深的憧憬与迷恋 。
战国野望 三国野望五丈原

文章插图
《三国志13》中桃园结义的CG
但就在毗邻我国的日本,有关三国的文化同样流传的极为广泛 。但区别于我国,日本大众对于三国的了解并非基于罗贯中先生所著的《三国演义》小说,或是陈寿所撰写的《三国志》正史,而是日本作家吉川英治笔下的小说《三国志》 。
注:小说《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 。
战国野望 三国野望五丈原

文章插图
日本明治时代发行的《通俗绘本三国志》
日本人眼中的三国其实,早在日本江户时代,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就已经流传开来 。在明治时代更是有过多次出版印刷的记录 。
据说,当时拥有一部《三国演义》这对于日本上层阶级是非常体面的事 。甚至,在德川家康的藏书中也有发现中文版的《三国演义》 。
正是因为《三国演义》一书对于当时日本和其后世的影响 。吉川英治在年少时,就十分酷爱阅读久保天随翻译的《演義三国志》,时常因为一直读到深夜而遭受父亲责骂 。
这也为此后吉川英治创造小说《三国志》,埋下了极其重要的诱因 。
1939年至1943年期间,吉川英治在报刊上以连载的形式刊登了依据《三国演义》译本进行二次创作的小说《三国志》 。
战国野望 三国野望五丈原

文章插图

小说连载于日本《中外商业新报》,后正式出版成册发行 。该书一经发售,变成功掀起了日本国内对于三国文化的追捧,成为了日本国民所喜爱的大众小说 。
注:吉川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日本读者理解,减少了三国历史前后的衔接,把《三国演义》根据大事件改编为10卷内容,分别是:桃園の巻,群星の巻,草莽の巻,臣道の巻,孔明の巻,赤壁の巻,望蜀の巻,図南の巻,出師の巻,五丈原の巻 。
但此书与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演义》不同,两者间有着极大的出入 。较为典型的例子,恐怕还是要说到,两书对于曹操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刻画 。
战国野望 三国野望五丈原

文章插图
游戏《三国志13》中关于曹操的描述
自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问世后,书中“贬曹尊刘”的思想,就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
当听到曹操割须弃袍时,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当听到皇叔落魄,带新野全城百姓避难,人们心中难免百感交集;以至于,刘皇叔仁义、仁德之美名,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但说到曹操,人们更多的则是称呼其为奸雄、奸贼……
而反观小说《三国志》,曹操的形象却是极大颠覆了笔者以往的认知,在吉川英治的笔下曹操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