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 阅读本文需要约 8分钟

文章插图
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南京工人诗人群
文 | 徐廷华
有一道风景曾心心念念地萦绕在我的脑际,岁月倥偬,总也挥之不去 。因为所有、过去了的,都会留下痕迹 。
——题记
一
新诗百年,很自然地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回顾 。对于新诗的成败,向来众说纷纭 。对于新诗的处境,据我观察,简言之,是外冷内热 。民间曾调侃:十个写诗的,只有一个在读诗 。形象地道出了目前诗歌的不景气 。
我以为,造成这种境况有多种原因,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形式的多样,审美文化的多元,分化了部分诗歌读者,使得一些人不再能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文学世界,去关注小说,关注散文,更莫说去关注诗歌,去读诗,去体味诗中的韵味了 。当然还有因新诗美学教育的滞后,导致读者欣赏水平的亟待提高,而与新诗造成了隔膜与疏离 。
而诗坛内部,却呈现出热闹繁荣的景象 。各种诗歌活动此起彼伏,特别是网络为新诗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 。诗艺的探索也在取得新的进展,中国新诗总体上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但在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部分作者的诗作脱离现实,盲目地学习西方的现代主义,语言的朦胧、生涩难懂,令人如坠云雾之中,不知所云 。
然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却曾出现过第一个全民追捧诗歌的热潮,写诗读诗,蔚然成风,诗歌被举国关注,蔚为壮观 。随着诗歌创作的蓬勃发展,诗人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江南北,工农兵诗人成为诗界的骨干 。像部队的张永枚、未央、梁上泉、雁翼、星火等,农民诗人王老九、许茂功、霍满生等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而来的各行业的大发展,从工矿企业中也涌现出一批当年颇有影响的工人诗人 。最早的有北京的李学鳌、王恩宇、韩忆萍,吉林的王方武、戚积广、于德成,辽宁的晓凡、刘镇,上海的居有松、郑成义、福庚、谢其规,湖北的黄声孝、李声明,湖南的张觉,河北的白金,河南的李清联,山东的郭廓,江苏的孙友田,江西的万里浪,贵州的成文魁等等 。他们开一代诗风,是当年诗坛一道靓丽的风景 。
就南京本土工人诗人群来说,在那个时期,也是风起云涌,凌云飞渡,竞相绽放,各领风骚,星光灿烂 。他们的诗作散见在当年南京仅有的《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副刊和刚创刊不久的《雨花》文学月刊上,日后还继续外延到上海的《萌芽》、北京的《诗刊》等刊物 。
这一时期,被诗界熟知的有:南京分析仪器厂的王德安、南京第二机床厂的朱光第、晨光机器厂的蔡之湘、南京矿山机械厂的郭浩、南京汽车制造厂的辛明水、南京汽车离合器厂的曹念祥、南京手表厂的林钟、南京化纤厂的凌大、南京标准件厂的关海晏、南京宝华山煤矿的徐延平以及南化公司的邵学文、叶庆瑞、吴野等等 。其中尤以王德安、朱光第、蔡之湘、叶庆瑞、吴野等人创作最丰,风头最劲,影响最大 。
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当年诗坛的这道风景已成美好的记忆 。
二
任何时代的诗歌,总是带着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痕迹 。若论诗歌的风格,那个时期的诗歌和现在差异很大 。诗歌创作大都是配合政治,为主旋律服务,当时报刊上发表的诗也都必须服从党的需要 。这批工人诗人身在生产建设的第一线,创作热情极高,他们一方面踏着时代脉搏,写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另一方面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工人,又生活在工人群众中间,对火热的生活非常熟悉,选择一些具体的景象、事象和物象进行记录和描绘,歌其事、颂其人,写出了大量的反映工业建设发奋图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工人生活的诗歌 。这些产生于劳动原生态的诗歌总的基调是昂扬向上、直白明朗,丰富了中国的诗歌宝库 。在一个时期,尤其在“文革” 前的1964 年前后,工人诗人诗歌已经成为诗坛的一支主干力量,在当代诗歌史上留下瞩目的一页 。
-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简介20字英文,写个杀手不太冷结局
- 四大名著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 中国四大名著作者朝代主要人物
- 林雨申个人资料简介 林雨申的个人资料简介
- 江铃铸造厂简介,大型铸造厂
-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图表 三国人物故事有哪些
- 关于杨万里(诗人简介及主要作品 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有哪些)
- 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简介资料,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
- 恶魔法官 好看吗 恶魔法则好看吗?简介
-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和中心思想 观沧海曹操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翻译
- 白冰个人资料简介及老公,白冰老公是谁照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