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坚决的态度
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当孩子不配合,或者效果不理想时,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给孩子界限,知道有些规矩是必须的!
6. 默契的合作
父母首先意见要统一,不要在孩子面前态度分歧,有不同意见私下交流讨论 。否则当着孩子的面,会阻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
7. 制定规则
将习惯落实成具体的规则和计划去执行 。比如放学后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不随意更改;学习的时候尽量不做其他事情等 。
8. 增添趣味性
顺应孩子的天性,不妨给枯燥的计划加点趣味性 。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比赛、做到可以换取奖励,做不到就要换取惩罚等等 。用游戏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习惯不是一天养成 。成人养成习惯尚要21天,更别说是幼小的孩子 。
不要忽略生活的日常,点点滴滴都是在培养孩子习惯的好时机,多用一些耐心和爱,将幼小的树苗浇灌 。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 。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 。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 。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

文章插图
孩子犯错,不要批评只要八句话就搞定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

文章插图
而孩子的经历往往也取决于父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现问题不要着急帮孩子去解决,而要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1.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 。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
“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 。”
“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 。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
2.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 。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 。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 。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 。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 。

文章插图
3.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家长不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4.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 。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
- 早教培训课程 幼儿早教班教什么
- 2022生意参谋数据违规行为处罚体系升级公告
- 端午节国旗下讲话主题幼儿园 国旗下讲话植树节主题
- 婴幼儿肚子疼是怎么回事 婴儿肚疼怎么办
- 卡倍多幼儿配方羊奶粉怎么样 caprilac羊奶粉怎么样
- 风筝为什么能飞起来幼儿园 风筝原理图 几何 数学
- 婴儿奶粉什么品牌好 婴幼儿奶粉哪个好?
- 宝宝脸两边湿疹 幼儿面部湿疹的原因
- 育苗幼儿园电话号码 育苗幼儿园详细地址
- 幼儿一天作息时间表绘画图 幼儿作息时间表模板手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